储蓄过剩理论分析框架的构建-经济学家.PDF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DOI:10.16158/j.cnki.51-1312/f.2008.03.017
经济学家 …… !#$ %
虽然曼迪维尔、马尔萨斯、霍布森以及凯恩斯等人早就提出了过度储蓄理论的分析框架,但由于历
史条件的制约,他们并没有将其进一步发展为储蓄过剩理论。本文通过对经济运行中约束条件变化的
分析,在对前人经典理论的梳理的基础上,构建了一个储蓄过剩的理论分析框架,提出了储蓄过剩的标
准及其存在的前提条件。
关键词:储蓄;储蓄过剩;过度储蓄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 — 2 3 — —
4’5%6 ’ 7 #%%5 ,(,( $%%’ %5 %% # %
储蓄过剩理论分析框架的构建
!李学彦
! 黑龙江大学 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
!
虽然曼迪维尔、马尔萨斯、霍布森以及凯恩斯等人早就提出了过度储蓄理论的分析框架 ,但由于
历史条件的制约,他们并没有将其进一步发展为储蓄过剩理论。本文通过对经济运行中约束条件变化
的分析,在对前人经典理论的梳理的基础上,构建了一个储蓄过剩的理论分析框架,提出了储蓄过剩的
判断标准及其存在的前提条件。
一、储蓄过剩理论的构建基础:什么是储蓄
()
一 经济学家对储蓄的不同理解
在西方经济学名著中,对储蓄的理解主要有四个层面:一是重商主义的窖藏式的理解;二是以马尔
萨斯为代表的储蓄观;三是以维克塞尔为代表的银行存款式的理解;四是以凯恩斯为代表的收入减消
费后的剩余式的理解。虽然在这四种解释中,他们各自包含的内容不同,但他们有一个共同点,即都是
将储蓄理解为货币形态。
#. 重商主义的理解
重商主义是从货币的角度来解释储蓄的。他们把储蓄理解为货币的贮藏,这样,当一个人贮藏其收
入的一部分于他的箱子内时,就意味着一部分货币因贮藏而完全脱离流通领域。就每一个人来说,从流
通领域取走的货币数目是微小的,但这个微小的货币数量的减少会使商品价格跌落。重商主义之所以
有这样的理解,是由于他们受到所处的历史环境的制约。重商主义形成于 #, 世纪,而当时的金融中介
组织还极不发达,第一家资本主义股份制商业银行则是在 #(- 年才出现的,因而重商主义的理解具有
历史局限性。
基金项目:该项研究获得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一等资助,资助号为 $%%% #%%’( ;该文是黑龙江省科技厅攻关软科学项目
)*%+%’ 的阶段性成果;黑龙江省教育厅面上项目##,$$ #%- 的阶段性成果
/ 1 2 3
关于他们论述的过度储蓄理论内容,参见李学彦,刘霄 过度储蓄理论与中国的过度储蓄 经济学动态, ,
! . 0 . $%%( .
! # !
!#$#%’( …… !#$ %
#$ 马尔萨斯的储蓄观
马尔萨斯受到亚当·斯密节俭理论的启发,对储蓄进行了较为深刻的阐述。他认为,储蓄是将收入
用于生产,增加其资本的一种支出。由于人们的收入可以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