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艺术的色彩搭配 教材 教案 讲义 教学设计 教学参考 教学案例.pdf
第五课传统艺术的色彩搭配
作者:于国辉
[教材阅读]
一、教材分析
(一)编辑指导思想
中国对于颜色的发明和对色彩的应用,在旧石器时代已开其端,可以说在汉
代以前,青、黄、赤、白、黑诸色都已完备。汉代画家在色彩的应用上有所发展,
并且充分运用色彩的性能和技巧,掌握了对比、调和的色调,清淡浓重的效果,
以及渲染平涂的技法。
1.中国人最注重传统艺术的政教价值。最初人们首先是将美术当成区分社
会身份的重要手段,如《周礼》所载“周画九旗”,即以日月、蛟龙、熊虎、鸟
隼、龟蛇等形象以及不同的色彩分别为王、诸侯、军队、州、县、不同车辆的标
识。其他如服装、器具均以“画”表明其归属的阶层。这就是传统色彩搭配的起
源及其最初的作用。
2.传统的色彩具有很强的象征意义。随着人们对色彩的应用范围的拓展,
开始用颜色来指示事物,如“东方谓之青,南方谓之赤,西方谓之白,北方谓之
黑,天谓之玄,地谓之黄。”这些记载说明,虽然这类象征功能与直接的政教作
用有所不同,但是它与纯粹装饰意义的艺术作品有很大区别,因为这类美术作品
不是用以纯粹美化环境而创作的。象征意义可以说是传统艺术的色彩搭配的原始
的重要功能之一。
3.人们将传统艺术作为思想教育的有力手段,也就是教化作用。据载,孔
子看到周朝的壁画,画有尧、舜、桀、纣四位人物的形象,说到这些形象“各有
善恶之状,兴废之诫”。显而易见,这些壁画的目的是告诉观者画中人物行为的
好与坏,使人们认识到王朝之所以兴盛和衰亡的原因。唐代张彦远更加明确地归
纳出:“夫画者,成教化,助人伦,穷神变,测幽微,与六籍同功,四时并运,
发于天然,非由述作。”在中国传统京剧脸谱上,就是以脸谱的颜色区分忠奸,
以不同的色彩搭配代表不同的人物。传统的色彩搭配被赋予了人文哲学的内涵,
人们用色彩搭配来区分善恶。这是传统色彩搭配的又一个重要的作用。
4.色彩在人们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仅从远古的彩陶到现在多姿多彩的
工艺品,我们都不难看出,人们一直都在用色彩来装饰生活、美化生活,这表明
传统的色彩搭配起着装饰、美化生活的作用。
从以上几点我们了解到,色彩能使人们产生各种情感,不同的色彩搭配又会
产生出不同的感情、不同的联想。人们因民族、地域的不同,欣赏习惯的差异,
对色彩会有各自的搭配习惯。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积淀了丰厚的、具有民族特
色的艺术底蕴,中国传统的文化、宗教、哲学、艺术、伦理道德等,赋予了色彩
独特的情感与内涵。因此我们学习《传统艺术的色彩搭配》一课,首先了解色彩
搭配在传统艺术中所起的作用,掌握其规律及其所具有的象征意义和装饰性。那
么,本课是通过色彩搭配来深入学习传统的文化艺术的重要课程。
《传统艺术的色彩搭配》一课是美术课程中“设计·应用”领域中色彩知识
系列的组成部分。
学习《传统艺术的色彩搭配》,能激发学生的民族情感,提升学生的人格,
学习和了解传统艺术色彩搭配的基本规律。教师要帮助学生确立健康的审美情趣
和审美追求,塑造完善的心灵,通过审美感知、审美体验、审美熏陶,使学生对传
统艺术的色彩搭配产生浓厚的兴趣。引导学生欣赏中国古代的建筑、服装、陶瓷
彩绘、绘画等传统艺术作品,分析中国传统艺术中色彩搭配的各个类型,总结传
统艺术色彩搭配的规律,提高学生对传统艺术文化内涵的理解及审美能力。教学
中,教师可以从美学和人文关怀的角度出发,唤起学生对传统艺术的兴趣,让学
生意识到,学习优良的民族文化艺术其实就是在继承和弘扬优良的文化传统。
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的色彩搭配》、《民间艺术的色彩搭配》、《居室的色
彩搭配》等课基础上,具备了一定的色彩基础知识和色彩搭配技巧。因此,学习
《传统艺术的色彩搭配》是对学生已有的色彩知识及色彩搭配能力的延伸。本课
要求学生在学习运用传统的色彩搭配理念的基础上,运用传统艺术色彩搭配的规
律进行设计。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应综合考虑这些课程,以一个全面、立
体、系统的设计思想贯穿其中,对传统艺术要有深入的分析,避免将所授内容拆
分得支离破碎,或是过多重复,力求融会贯通,形成一个完整、综合的传统艺术
色彩搭配的教学思路。
(二)教材版面分析
教材版面为一个对版,设置了敦煌壁画、清代绣彩金龙朝袍、浙江同里退思
园、清代五彩鹭莲尊、山东曲阜大成殿、仇英的《桃园仙境图》、齐白石的《寿
酒》等7幅欣赏画面,清楚地展示出不同色彩搭配所营造出的不同风格和情调的
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