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信息技术选修4说课稿-1.2.1 信息与数据-教科版.docx
高中信息技术选修4说课稿-1.2.1信息与数据-教科版
主备人
备课成员
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高中信息技术选修4说课稿-1.2.1信息与数据-教科版
2.教学年级和班级:高一年级1班
3.授课时间:2022年10月18日星期二上午第二节课
4.教学时数:1课时
核心素养目标
1.培养学生信息意识,使学生能够识别、评估和利用信息,提高信息素养。
2.培养学生计算思维,通过数据处理的实践活动,发展逻辑推理和问题解决能力。
3.强化学生数字化学习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运用信息技术工具进行信息收集、分析和表达。
4.增强学生信息安全意识,教育学生正确使用信息技术,保护个人隐私和数据安全。
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①理解信息与数据的关系,能够区分不同类型的数据,如结构化数据、半结构化数据和非结构化数据。
②掌握数据处理的基本方法,包括数据清洗、数据转换和数据挖掘等,能够运用这些方法对数据进行有效处理。
③学习使用常用的数据可视化工具,如Excel、Tableau等,能够将数据以图表形式直观展示,提高数据分析的效率。
2.教学难点
①深入理解数据的内在逻辑,能够识别数据中的模式、趋势和异常值,这对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数据敏感度至关重要。
②灵活运用数据处理技术解决实际问题,学生需要能够在不同的情境中灵活选择合适的数据处理方法。
③将信息技术与实际问题相结合,学生在处理数据时需要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解决实际问题。这一过程可能涉及到跨学科知识的运用,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要求较高。
学具准备
多媒体
课型
新授课
教法学法
讲授法
课时
第一课时
步骤
师生互动设计
二次备课
教学资源准备
1.教材:确保每位学生都备有教科版高中信息技术选修4教材。
2.辅助材料:准备与数据类型、数据处理方法相关的图片、图表和视频,以增强学生对抽象概念的理解。
3.实验器材:准备电脑、投影仪等电子设备,以及Excel等数据处理软件,供学生进行实际操作练习。
4.教室布置:设置分组讨论区,布置实验操作台,确保学生有足够的空间进行小组合作和数据操作。
教学过程设计
【导入环节】
1.创设情境:展示一组生活中常见的数据图表,如消费数据、天气数据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能从这些图表中了解到什么信息?”
用时:5分钟
2.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信息与数据的关系,提问:“数据是如何转化为信息的?我们如何利用数据来做出决策?”
用时:3分钟
【讲授新课】
1.教学目标:理解信息与数据的关系,掌握数据处理的基本方法。
用时:10分钟
2.信息与数据的关系:
-讲解信息的定义和特征。
-通过实例说明数据是如何转化为信息的。
用时:5分钟
3.数据处理方法:
-数据清洗:介绍数据清洗的概念和常用方法,如去除重复数据、填补缺失值等。
-数据转换:讲解数据转换的步骤和常用工具,如Excel的数据透视表功能。
-数据挖掘:简要介绍数据挖掘的基本概念和常用算法。
用时:5分钟
【巩固练习】
1.练习题目: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对一组数据进行清洗、转换和挖掘。
用时:10分钟
2.小组讨论:分组讨论数据处理的实际应用,如市场分析、用户行为分析等。
用时:10分钟
【课堂提问】
1.提问:数据清洗、转换和挖掘的具体步骤是什么?
用时:2分钟
2.提问:数据挖掘在哪些领域有广泛应用?
用时:2分钟
【师生互动环节】
1.学生展示:邀请学生展示他们的数据处理成果,并给予评价和反馈。
用时:5分钟
2.教师总结:对本次课程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用时:5分钟
【创新教学】
1.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数据处理方法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用时:3分钟
2.学生展示创新应用:让学生分享他们如何将数据处理方法应用到实际生活中的案例。
用时:5分钟
【核心素养拓展】
1.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数据处理能力在未来的职业发展中扮演什么角色?
用时:3分钟
2.学生讨论:学生讨论数据处理能力对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性。
用时:5分钟
【总结与反思】
1.教师总结:回顾本次课程的主要内容,强调数据处理的重要性。
用时:2分钟
2.学生反思:学生反思自己在数据处理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
用时:3分钟
【作业布置】
1.布置作业:让学生完成教材中的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用时:2分钟
总计用时:45分钟
拓展与延伸
六、拓展与延伸
1.提供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拓展阅读材料:
-《大数据时代:生活、工作与思维的大变革》:这本书深入探讨了大数据对社会各个领域的影响,包括商业、医疗、教育等,可以让学生了解数据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
-《数据科学入门》:一本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