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地理下册 7.3 东方明珠 香港和澳门说课稿 (新版)新人教版.docx
八年级地理下册7.3东方明珠香港和澳门说课稿(新版)新人教版
授课内容
授课时数
授课班级
授课人数
授课地点
授课时间
教学内容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为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第七章第三节《东方明珠——香港和澳门》。本节课主要介绍了香港和澳门的地理位置、经济发展特点以及两地与祖国内地的联系。具体内容包括:
1.香港和澳门的地理位置、自然地理特征以及人口构成。
2.香港和澳门的经济发展状况,包括产业结构、经济特点及发展优势。
3.香港和澳门与祖国内地的联系,如贸易往来、基础设施建设等。
核心素养目标
培养学生地理实践力,通过分析香港和澳门的地理位置、经济发展和与祖国内地的联系,提升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地理思维,培养其空间观念和综合分析能力;增强学生对国家领土完整和一国两制的认识,提升国家认同感和国际视野。
学习者分析
1.学生已经掌握了七年级上册关于中国地理的基本知识,包括地理位置、地形地貌等,并对中国的行政区划有一定了解。
2.学生对香港和澳门这两个特别行政区充满好奇,对它们的经济发展和独特文化有浓厚的兴趣。他们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喜欢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的方式学习。在学习风格上,学生更倾向于直观、生动的教学手段,如地图、图表和视频等。
3.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包括对香港和澳门地理位置的准确把握,以及对其经济发展和与祖国内地联系的理解。此外,对于一些专业术语和概念,如“自由贸易港”、“一国两制”等,学生可能需要额外的解释和引导。
教学方法与手段
1.教学方法:
-讲授法:讲解香港和澳门的基本概况,确保学生掌握核心知识。
-讨论法:分组讨论香港和澳门的经济发展及其与祖国内地的联系,促进学生思考和交流。
-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案例分析,帮助学生理解香港和澳门的特殊地位和作用。
2.教学手段:
-多媒体演示:使用PPT展示香港和澳门的地图、图片和图表,增强直观性。
-教学视频:播放相关视频资料,让学生更生动地了解香港和澳门的实际情况。
-网络资源:利用网络资源,提供更多实时信息,扩展学生的知识视野。
教学过程
1.导入(约5分钟)
-激发兴趣:通过展示香港和澳门的标志性建筑图片,如东方明珠塔和澳门口岸,引发学生对这两个城市的兴趣。
-回顾旧知:简要提问学生关于中国行政区划的知识,回顾特别行政区的概念。
2.新课呈现(约25分钟)
-讲解新知:详细介绍香港和澳门的地理位置、自然地理特征、人口构成和经济发展状况。
-举例说明:以香港的自由贸易港和澳门的旅游业为例,说明两个城市的经济特点和优势。
-互动探究:分组讨论香港和澳门与祖国内地的联系,探讨两地如何互惠互利,促进共同发展。
3.巩固练习(约15分钟)
-学生活动:让学生在地图上标出香港和澳门的位置,并简要描述其地理特征。
-教师指导:在学生活动过程中,教师巡视课堂,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
4.课堂总结(约5分钟)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香港和澳门在中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以及一国两制的成功实践。
5.作业布置(约5分钟)
-布置学生课后收集有关香港和澳门的最新发展信息,下节课分享。
-要求学生撰写一篇短文,介绍香港和澳门的特点及其对祖国内地的影响。
教学资源拓展
1.拓展资源:
-香港和澳门的历史背景:介绍两地从古至今的发展变迁,特别是近代以来与祖国内地的关系。
-香港和澳门的经济发展模式:深入分析两地的经济结构,包括金融、贸易、旅游、房地产等主要产业。
-一国两制的实践案例:探讨香港和澳门在一国两制框架下的成功实践,以及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香港和澳门的社会文化:介绍两地的文化特色,如节庆活动、民俗风情、教育体系等。
-祖国内地与香港澳门的联系:详细阐述两地之间的经济合作、文化交流和人员往来。
2.拓展建议:
-鼓励学生阅读《香港澳门手册》等书籍,了解两地的历史、文化和社会经济概况。
-观看纪录片《香港澳门:东方之珠》和《一国两制下的香港澳门》,直观感受两地的风貌和一国两制的实践成果。
-建议学生参与模拟联合国等活动,以香港和澳门为主题,进行角色扮演和议题讨论,提高学生的国际视野。
-引导学生关注香港和澳门的官方新闻发布,了解两地的最新发展动态和政策导向。
-鼓励学生参加学校组织的交流访问活动,亲身体验香港和澳门的生活环境和文化氛围。
-建议学生阅读《邓小平文选》中关于一国两制的论述,深入了解一国两制的理论和实践。
-建议学生利用假期时间,组织实地考察香港和澳门,通过亲身体验加深对两地的认识和理解。
板书设计
①香港和澳门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特征
-香港位于珠江口东侧,澳门位于珠江口西侧
-香港多山地,澳门以平原为主
②香港和澳门的经济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