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喘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期)中医护理方案.pdf

发布:2025-03-06约6.63千字共5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端痞(馒俊随寒俊肺疾痞色传成行朝)中俄护理方奉

一、常见证候要点

(一)外寒内饮证受凉后出现头痛、身痛,发热畏寒,咳嗽,气急,喉中

痰声漉漉,痰色白清稀,胸闷气憋。舌质淡,苔薄白,脉滑或弦紧。

(二)风热犯肺证发热,恶风或恶热,头痛、肢体酸痛,咳嗽咽痛,气急,

痰黄质稠。舌质红,苔薄白或黄,脉滑或脉浮数。

(三)痰浊雍肺证咳嗽喘息,咯唾痰涎,量多色灰白,心胸憋闷,气短,

不得平卧,脱痞纳少。苔白腻,脉弦滑。

(四)肺气郁闭证常因情志刺激而诱发,发时突然呼吸短促,息粗气憋,

胸闷,咽中如窒,但喉中痰鸣不甚,或无痰声。平素多忧思抑郁,失眠、心悸。

苔薄,脉弦。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

(一)咳嗽咳痰

1.保持病室空气新鲜、温湿度适宜,温度保持在18~22℃,湿度控制在

50%~60%o减少环境的不良刺激,避免寒冷或干燥空气、烟尘、花粉及刺激性

气体等。

2.使患者保持舒适体位,咳嗽胸闷者取半卧位或半坐卧位,持续性咳嗽时,

可频饮温开水,以减轻咽喉部的刺激。

3.每日清洁口腔2次,保持口腔卫生,有助于预防口腔感染、增进食欲。

4.密切观察咳嗽的性质、程度、持续时间、规律以及咳痰的颜色、性状、量

及气味,有无喘促、发绢等伴随症状。

5.加强气道湿化,痰液粘稠时多饮水,在心肾功能正常的情况下,每天饮水

1500ml以上,必要时遵医嘱行雾化吸入,痰液粘稠无力咳出者可行机械吸痰。

6.协助翻身拍背,指导患者掌握有效咳嗽、咳痰、深呼吸的方法。

7.指导患者正确留取痰标本,及时送检。

8.遵医嘱给予止咳、祛痰药物,用药期间注意观察药物疗及不良反应。

9.耳穴贴压(耳穴埋豆):遵医嘱耳穴贴压(耳穴埋豆),根据病情需要,可

选择肺、气管、神门、皮质下等穴位。

10.穴位贴敷:遵医嘱穴位贴敷,三伏天时根据病情需要,可选择肺俞、膏

盲、定喘、天突等穴位。

11.拔火罐:遵医嘱拔罐疗法,根据病情需要,可选择肺俞、膏盲、定喘、

脾俞、肾俞等穴位。

12.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少食多餐,避免油腻、辛辣刺激及海腥发物。可

适当食用化痰止咳的食疗方,如杏仁、梨、陈皮粥等。

(二)喘息气短

1.保持病室安静、整洁、空气流通、温湿度适宜,避免灰尘、刺激性气味。

2.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遵医嘱给予吸氧,一般给予鼻导管、低流量、低

浓度持续给氧,卜2L/分钟,可根据血气分析结果调整吸氧的方式和浓度,以免

引起二氧化碳潴留,氧疗时间每天不少于15小时。

3.根据喘息气短的程度及伴随症状,取适宜体位,如高枕卧位、半卧位或端

坐位,必要时安置床上桌,以利患者休息;鼓励患者缓慢深呼吸,以减缓呼吸困

难。

4.密切观察患者喘息气短的程度、持续时间及有无短期内突然加重的征象,

评价缺氧的程度。观察有无皮肤红润、温暖多汗、球结膜充血、搏动性头痛等二

氧化碳潴留的表现。

5.指导患者进行呼吸功能锻炼,常用的锻炼方式有缩唇呼吸、腹式呼吸等。

6.耳穴贴压耳(穴埋豆):遵医嘱耳穴贴压耳(穴埋豆),根据病情需要,可

选择交感、心、胸、肺、皮质下等穴位。

7.穴位按摩:遵医嘱穴位按摩,根据病情需要,可选择列缺、内关、气海、

足三里等穴位。

8.艾灸疗法:遵医嘱艾灸疗法,根据病情需要,可选择大椎、肺俞、命门、

足三里、三阴交等穴位。

9.指导患者进食低碳水化合物、高脂肪、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忌食辛辣、

煎炸之品。

三()发热

1.保持病室整洁、安静,空气清流通,温湿度适宜。

2.体温37.5C以上者,每6小时测体温、脉搏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