咳嗽变异性哮喘CVA_培训课件.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 对咳嗽有很有效的。控制症状 * Slide * 在哮喘的发生中,白三烯和激素敏感炎症介质是炎症的两个重要路径。 即使经过ICS和β长效激动剂的治疗,患者的气道炎症和哮喘的症状仍然会持续存在 激素不能阻断白三烯的形成。 而且临床研究也证实增加ICS剂量可能并不能带来疗效的进一步改善 高剂量ICS增加局部和全身的副作用。 β长效激动剂因为副作用,使得临床应用受限。 因此,应该制定对两条途径均有效的治疗方案,以更好的控制哮喘症状。 吸入型糖皮质激素(ICS)有广泛的抗炎作用,但在体内不能完全抑制白三烯途径 联合使用吸入型糖皮质激素和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剂具有更为广泛的抗炎(防治气道重塑)作用 Source: SGA 2004-W-6776-SS (Slide 25) * Slide 32 这个研究是不同程度哮喘患者(n=26)痰液中的白三烯水平与正常对照组(n=10)进行比较。 哮喘患者包括轻度间歇性(n=10):仅在需要时应用β受体激动剂、持续性哮喘(n=10):常规应用糖皮质激素吸入、哮喘急性发作48小时内(n=6,其中4例应用糖皮质激素吸入):给予口服糖皮质激素(泼尼松30mg/天)及β受体激动剂喷雾。 结果显示哮喘患者痰液中中位白三烯的浓度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2),而应用ICS治疗的持续哮喘患者(p0.05)和48小时内哮喘急性发作的患者(p0.02).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更加明显。 本研究显示在白三烯存在于哮喘患者的气道中,而且即使吸入高剂量糖皮质激素也不能抑制白三烯的产生。 总之,白三烯与哮喘的发生、发展、恶化密切相关。 在哮喘患者中,针对白三烯进行的治疗能够显著改善肺功能,促进哮喘的控制。 Ref 21, pp 1905A-D, 1906A,B Ref 21, p 1907A * 本研究为双盲、双哑、随机、交叉研究。 8名平均年龄为32岁的过敏性哮喘患者。 孟鲁司特10mg/天治疗8天,氟替卡松250 μg,一日两次,治疗8天。 在支气管抗原刺激试验后7小时,24小时,1周检测痰中嗜酸性粒细胞水平(%)。 结果显示,无论是应用氟替卡松(p=0.02),还是孟鲁司特治疗(p=0.03)在试验后7小时,嗜酸粒细胞均显著下降。24小时只有氟替卡松下降显著,7天后,两组下降又均显著(P0.05)。 * 该研究是在英国进行的对照研究,自2000年至2001年期间 本研究参加人群有22例特发性咳嗽患者、 20例嗜酸性支气管炎(EB)/咳嗽变异性哮喘(CVA) 患者、20例非哮喘性慢性咳嗽患者、18例正常人群 研究分析了上述患者痰液中半胱氨酰白三烯、前列腺素D2和E2、IL-8浓度(运用酶联免疫的方法测定)以及嗜酸性细胞、巨嗜细胞、嗜中性粒细胞等计数 * 该研究是在英国进行的对照研究,自2000年至2001年期间 本研究参加人群有22例特发性咳嗽患者、 20例嗜酸性支气管炎(EB)/咳嗽变异性哮喘(CVA) 患者、20例非哮喘性慢性咳嗽患者、18例正常人群 研究分析了上述患者痰液中组织胺浓度(运用酶联免疫的方法测定) 结果表明不同类型慢性咳嗽患者,包括咳嗽变异性哮喘(CVA)/嗜酸性支气管炎(EB) (5.3±11.3) (p<0.01) 、特发性咳嗽(1.3±2.5) 以及非哮喘性慢性咳嗽(2.2±5.4)等痰液中白三烯浓度高于正常人群(1.1±1.0) CVA/ EB患者白三烯浓度升高 更明显 * 结果显示CVA/EB患者痰中嗜酸粒细胞(4.2)水平高于正常人群(0.3) (p0.001) 。 * 这是一个体外的针对性研究,血嗜酸粒细胞从32例特发性过敏患者中提取,加入半胱氨酰白三烯LTD4(10nmol)进行刺激 研究嗜酸粒细胞黏附分子的表达情况以及嗜酸粒细胞的趋化情况 嗜酸粒细胞黏附分子的表达以以巨噬细胞活化蛋白(MAC1)的平均荧光度来计量,MAC1平均荧光度越高,细胞黏附分子表达水平越高,在发生炎症时,嗜酸粒细胞的黏附作用越强 嗜酸粒细胞的趋化情况以每10个高倍镜视野下嗜酸粒细胞的计数来表达,嗜酸粒细胞越多,说明炎症发生时,嗜酸粒细胞向炎症组织移行的能力越强。 结果显示 LTD4可以上调嗜酸粒细胞黏附分子的表达(与固有表达比较,p0.01) LTD4可以增强嗜酸性细胞定向移行(与随机移行比较,p0.001) * 同时白三烯还与其它炎症介质相互作用,白三烯与细胞因子及其它炎性介质(IL-4、IL-5、肿瘤坏死因子TNF、一氧化氮No等)的活性及生成会互相增强。 有些细胞因子或炎症介质与白三烯是相互作用,如IL-3、IL-4、IL-13、IL-5、GMCSF、 PAI-1、IL-1、IFN-γ、TNFα、Endothelin、NO、PAF、Oxidants、ICAM-1 有些细胞因子或炎症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