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提升病人满意度的护理体会.doc

发布:2018-01-26约3.81千字共5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提升病人满意度的护理体会 衣春菊( 吉林市人民医院 132002) 【摘要】目的:运用优质护理服务的理念,变被动为主动服务,改善护患关系,从而提高病人满意度。方法:学习规范护理行为,制定个性化护理计划,强化岗位责任制,落实基础护理,提供健康指导,注重微笑服务,采用护士绩效考核与满意度问卷调查作为评价工具,让优质护理贯穿整个住院过程。结论:通过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增强了护理人员的责任心和使命感,调动了护士学习和工作的主动性,提高了护理质量,保障了护理安全,拉近了护患间的距离,提高了病人的满意度。 【关键词】优质护理服务 护理质量 病人满意度 【中图分类号】R4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14)24-0215-02 随着社会的进步,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今天,作为21世纪的医疗护理,优化护理服务,提高护理质量,显然在社会生活在尤其重要[1]。我科室于2011年1月被医院定为优质护理示范科室,通过实施优质护理服务,病人的满意度大大提升,先将体会汇报如下: 1 一般资料 我们心血管内科,开放床位38张,护理人员15名,其中护士长1名,主管护师3名,护师2名,护士10名;学历本科3名,大专10名,中专2名;工作年限1-23年。 2 方法 2.1统一思想,转变服务观念 2.1.1组织科室护士学习我院关于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工程”活动的方案,学习优质护理服务的相关文件、政策 ,以卫生部下发的《住院患者基础护理服务项目(试行)》等三个文件:《住院患者基础护理服务项目》、《基础护理服务工作规范》、《常用临床护理技术服务规范》为指导,在科室积极开展优质护理服务。 2.1.2树立护士“以人为本,病人至上,质量第一”的护理理念,变被动“等叫式”服务为主动“询问式”服务;明确优质护理服务的主题“夯实基础护理,提供满意服务”;确定服务目标六满意 :即让患者满意、让社会满意、让政府满意、让护士满意、让医生满意、让医院满意。 2.2改变排班模式,弹性排班,合理利用人力资源 2.2.1护理人力资源配置的核心是保证人员数量,配置的合理性。[2]将病区分为两个责任组,每组由1名组长(高年资护士)和5-6名护士构成,每名责任护士负责5-6位病人,从患者入院开始到出院结束期间的所有基础护理、治疗、病情观察、健康教育、出院指导均由该名护士负责。白班由同组的4名护士(1名组长和3名护士组成)负责本组所有临床工作,夜班由2名护士共同值班,且为非同组成员,实施两班倒,两人即可通力合作,又能适当轮值休息,减轻了护士的工作压力。小组护理模式的开展既提高了工作效率,又满足了病人的需求,保障了病人的安全,提高了护理质量,提升了病人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体现了护士的团队精神。 2.2.2根据护理工作的繁忙时间段(节假日及午休时间),灵活掌握合理增加护士,协助护理工作,确保护理安全,满足患者个体需求。 2.2.3根据病情的不同,分层次合理使用人力资源,危重病人由高年资、有经验的护士负责管理并且指导低年资护士工作,即可保证护理安全,又充分体现了护士的自身价值。 2.3针对心血管病人疾病不同的特点制定个性化优质护理服务计划: 2.3.1根据所收治的病人如急性冠脉综合症、难治性心衰、心律失常、高血压等制定不同的护理计划,实施个性化护理。 2.3.2责任护士对所管病人做到“七知道”,对重点病人进行全面评估,目前病人的状况,各项检查结果,需要解决的问题,有针对性的给予健康指导,按护理计划实施,护士长每日检查急危重患者护理计划的实施情况,基础护理的落实情况,提高护理质量。 2.4规范护士行为,专科业务培训,提高护理人员业务素质 2.4.1进行护士礼仪培训,仪表端庄;着装整洁:服务大方;行为得体,做到“四轻、四声”,注重微笑服务、使用文明用语,病区的病人多为老年人,慢性病,多年的病痛使人急躁、焦虑 ,担心疾病的预后。微笑可使病人心情愉悦,增加信任感,缩短护患距离,提升病人满意度。 2.4.2分层次业务培训、组织护士学习专科知识:病区年轻护士多,经验少,必须加强理论学习和操作技能。每月组织业务学习一次,护理查房两次,每月理论小考一次,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