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下一颗种子 收获一片森林.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播下一颗种子 收获一片森林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现状拾零与对策思考
温州市鹿城区教师培训和科研中心 曾秀真
[摘要]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课堂已经从表面上的形式变化走向了逐步深入的实质性转变,这种有效的转化有赖于数学本位的思考与学生自主的体现。本研究正是立足于这一基点,尝试从数学课堂的普遍缺失现象入手,分析教与学的过程中个体学习需要与数学本位思考的有机结合。从思辨的角度提出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应具有的理念,播下行为的种子,收获的是一种习惯;播下方法的种子,收获的是一种思想;播下关怀的种子,收获的是一片爱心;播下创新的种子,收获的是一种精神。从而,使平实的数学课堂开展有效的学习,使有意义的动态生成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关键词] 行为 方法 关爱 创新
在数学教育改革史上,续“新数学”运动和“问题解决”之后,新课程标准更加强调了在“客观世界”与“理论知识”之间寻求一个合适的平衡。无论是费歇的数学开放性,还是弗赖登塔尔的教学现象学,或是鲍尔斯菲尔德的主观支配观点,都强调了学习个体的需要,他们的数学研究在理论上试图从学习个体的角度出发去寻求合适的平衡。
而在课堂实践中,我们关注三维目标,讲究动态生成,触及教育价值。老师们一边参加观摩学习,领略名师风范;一边立足课堂实践,展示个人思考;乐此不疲。既有简单模仿的,也有吸收创造的,更有理性提升的。但我们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一不是为了与众不同,二不是为了赶超时髦,而是为了更好的促进每一个孩子的数学学习和自主发展。新课程的数学课堂最终应该回到孩子的身边,对他们的知、情、意、行展开有益的影响,回归生命的关爱。
俗话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在课堂上,我们播下一个行为,收获的是一种习惯;播下一个方法,收获的是一种思想;播下一种关怀,收获的是一片爱心。因此,播下一颗小小的种子,收获的不仅仅是一株参天大树,收获的更是一片浩瀚的森林,一个绿色的世界。
一、播下行为的种子,收获的是一种习惯
教学过程是指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相互作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在构成教与学的诸要素(教师、学生、教学内容)中,教师的动力因素统整着诸要素的和谐统一。我们常常看到:老师们想方设法设计了各式各样的教学预案,展示了数学本身的独特魅力,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但事实上却不能在课堂教学中尽如人意。究其主要原因,是课堂动态生成惹的祸。当课堂上出现了非预设性动态生成时,教师一时难于应付自如或把握不准,导致了驾驶不了课堂,甚至于出现误导现象,突出的表现在于教师的课堂行为。而正是因为这点点滴滴的教学行为串成了一种习惯、一种思想,并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行为与习惯。久而久之,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工作都会产生影响。在我们的课堂里,老师的一举一动,都留在了孩子们的眼球里;老师的一言一行,都印在了孩子们的心田里。因此,教师的课堂行为表现直接影响着学生习惯的养成。
[现象拾零]
教师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形成的固定态度和行为也称为数学教学习惯。习惯的形成是行为积累所致,一些老师在平时课堂中自我要求不严、言行不一、组织失控、合作与探究无效、等等不良教学习惯的表现已司空见惯。
长此以往,不原因,及时纠正,便产生了的积累 ,严重影响了后继。不少还,可,与养成的不良习惯有很大尤其在认真、及时、坚持等方面1、。学生的许多学习习惯是受教师行为习惯影响形成的。教师要以身作则,起榜样表率作用要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学习,提高素质,都要用自己良好的行为习惯影响、感染学生,身教重于言教日复一日、复一,经过潜移默化,就容易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2、 当学生有点滴进步时,要及时鼓励,更上一层楼;对习惯不良的学生不要讽刺挖苦,要耐心纠正、具体指导、期待进步。、涓涓细流,汇成江河,功到自然成。。。。。。
9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