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培训课件--胸腰椎骨折治疗进展.PPT

发布:2016-10-27约3.93千字共37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切开复位内固定的常见并发症 术后脑脊液漏:手术后如出现头痛、头晕、恶心、呕吐或出现引流量明显较多并呈淡血性,或切口有较多的淡血性渗出,应考虑有脑脊液漏的可能。此时应采取头低足高位,依据术中发现的破裂口位置,采取相应的卧位。同时一旦发现有脑脊液漏,应尽早拔除引流管或夹管观察,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并行补液支持治疗。 褥疮、肺系、泌尿系感染:患者术后大部分时间卧床,身体虚弱,较易出现各种感染及褥疮,如不重视,常波及生命。因此必须加强术后循证护理,同时鼓励患者积极早期下地活动,进行功能锻炼,尤其是对老年患者,早期下床有利于其恢复。 切开复位内固定的常见并发症 术后椎弓根螺钉断裂:绝大多数椎弓根螺钉断钉是由于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极少是单一因素,故术前应充分考虑脊柱损伤分型及稳定程度,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选择设计合理的椎弓根螺钉系统,术中规范操作,根据其具体情况行有效减压植骨融合,重建骨折椎体前中柱稳定性。术后常规佩带支具一个月,适时取出内固定是防止椎弓根螺钉断裂的有效方法。同时发现断钉也不像四肢长管状骨折钢板断裂需反复手术解决骨折不愈合问题,其大多已经融合,只需解决因断钉造成的局部疼痛问题,取出断裂之内固定物即可。 5 保守治疗 保守治疗常常采用以下几种方式: (1)卧硬板床休息,3周后疼痛减轻时开始背肌练习; (2)仰卧硬板床,逐步垫高骨折处做逐步复位,然后进行背肌训练; (3)足部悬挂法或双桌法一次性复位后做石膏背心固定3-4个月。 在行上述治疗的同时可服用中药补气活血化瘀之方药,如:补阳还五汤等。 胸腰椎支具 胸腰椎骨折治疗进展 江苏省中医院骨科 蔡平 The recent Advances in the Treatment of Thoracic and Lumbar Vertebrae Fractures 一、胸腰椎骨折的流行病学研究 胸腰椎骨折是最常见的脊柱损伤。所谓的胸腰段骨折是指T11~L2节段的骨折,约在所有胸腰椎骨折的 62.4%,其中T12和L1占44.8%。 胸腰段是脊柱活动程度的转化区域,由相对固定的胸椎过渡到活动度较大的腰椎,胸腰段转换特点使其更易发生骨折。此种骨折多发生于青壮年,高能量损伤是主要的致伤因素。 二、胸腰椎骨折的分类 1930 年, Bohler 首先提出把胸腰椎骨折分为 5 型。 1949 年,Nicoll提出胸腰椎骨折分为 4 型:前方楔形骨折、侧方楔形骨折、骨折脱位、椎弓骨折。 1963年,Holdsworth 提出双柱概念。 90年代,AO 分类提出,使胸腰椎骨折分类系统精确化,Magerl提出以双柱理论为基础的 AO3-3-3 分类法。 1983 年,Denis提出了三柱理论,是现今广泛运用的胸腰椎骨折分类法。同时提出将骨折分为四类:①压缩性骨折、②爆裂性骨折、③安全带损伤、④骨折脱位。 Denis 三柱结构分型: 前柱:包括脊柱前纵韧带、椎体及椎间盘的前2/3部分; 中柱:由椎体及椎间盘后1/3和后纵韧带组成; 后柱:由椎弓、椎板。附件及黄韧带、棘间、棘上韧带组成。 胸腰椎骨折的力学机制 三、诊断标准 有明确的外伤史; 胸腰椎部疼痛、肿胀、畸形、压痛、叩击痛及功能障碍; 影像学: X-Ray:可明确骨折及椎体移位; CT、MRI:对椎体后缘的移位及椎管狭窄等 有较好的诊断意义。 四、治疗方法 手术治疗:经过详细检查,有明确手术指针者,皆应行手术治疗。 保守治疗:患者骨折后,椎体稳定性好,无椎管狭窄、脊髓及神经受压症状,疼痛不明显者,患者拒绝手术治疗者,可行保守治疗。 4.1 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PVP) PVP手术方式: (1)入路选择:在良好显像效果的C臂机透视下,胸腰椎手术可用经椎弓根入路或后外侧入路。经椎弓根入路减少了节段神经损伤、椎旁渗漏的危险。 (2)肿瘤性病变最好先取活检,然后操作准备注射骨水泥。 (3)注射骨水泥:在灌注剂呈糊状时再注射,当注射感到阻力增大或灌注剂达椎体后壁时停止注射骨水泥;一旦发现灌注剂向硬膜外、椎间孔或静脉丛内渗漏时应立即停止。 (4)根据灌注剂在椎体内分布情况可一处或多处注射,对于血管瘤或骨质疏松椎体,灌注剂常分布均匀,可单处注射;对于转移瘤或骨髓瘤,充填情况变化很大,可能需要多处注射 (5)骨水泥量:注入量应根据椎体破坏情况及椎体水平而定,平均一个椎体总的注入量为5~10ml,越来越多的学者认为病变椎体强度和韧度的恢复、止痛效果与注射骨水泥的量无明显相关性,过量的注射骨水泥反而会增加外渗等并发症的发生。 (6)注射完毕后,针芯插入针套内,将其内剩余骨水泥推入椎体内,以防其外泄。 PVP手术方式 PVP手术示意图 (1)各种原因引起椎体压缩性骨折:如骨质疏松性椎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