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强我市农民培训工作的建议..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关于加强我市农民培训工作的建议 发布时间:2011-04-25 09:05 共浏览 160 次 【发布人:系统管理员】
民进郑州市委员会
(2009年9月)?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加快培育一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为发展现代农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人才保证和技术支撑,近期我们组织开展了农民教育培训工作专题调研。通过实地走访、深入调查、召开多层次、多种形式的座谈会,较为全面地了解和掌握了我市农民教育培训工作的基本情况。现报告如下。
一、我市农民教育培训工作的现状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农民教育培训工作,以政府文件形式先后出台了《2004-2010年农民工培训规划》、《2005~2007年郑州市农民职业技能培训和农业科技教育培训规划》、《2006—2010年郑州市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农业技术培训规划》等农民教育培训的规划和指导意见,以市农业局为牵头单位的职责部门,多形式、多渠道组织农业科研、技术推广和农业广播学校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和农业专业技能培训,培养了大批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型农民,有效提升了我市农业的技术含量,推动了农业标准化生产,促进了现代农业发展。“九五”时期以来,我市农业部门重点推进的“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科技入户工程”完成培训4.1万人;“绿色证书”工程培训完成30.2万人;“科技下乡”和“科普宣传”指导服务210余万人次;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完成引导性培训10.2万人,技能培训5.8万人,转移就业4.7万人。通过培训,获得农民技术职称的有2737人(高级农民技师60人,农民技师555人,农民技术员2122人);获得绿色证书的有5万人,基本满足了我市新农村建设对农业人才的需求。
二、我市农民教育培训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政府投入资金贫乏,资金政策扶持力度不够。发展农民教育培训工作,提高农民素质,是一项公益性事业,开展农民技术培训本身就是一件难事,就是免费培训有的也很难组织。科技人员下乡对农民进行技术培训需要印发资料,科技人员就餐,交通等都需要资金补助。如果没有政府投入,农民培训工作是很难开展好的。从多年来我市对农业科技教育投入经费上来看,除了07年、08年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工作市级财政配套140万元外,其他方面基本没有投入,目前我市农民教育培训经费主要靠承担的国家、河南省农民科技教育培训项目和各级农业部门提取的工作经费。据初步测算,我市农业教育培训资金缺口达3500万元。诸如重大的农业科技成果项目推广、农村实用人才培养等资金投入均很少或没有。多年来我市的农业行业职业技能开发工作、农民教育培训、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植物新品种保护以及外来有害物种防治等工作发展缓慢。公益性的农民教育培训事业缺少了资金投入,实际工作开展举步维艰,提高农民素质更是无从谈起。
(二)农民教育培训资源条块分割,缺乏统一组织。我市农民教育培训机构缺乏统一组织,各自为政、培训资源分散、业务交叉重叠,导致农民教育培训工作发展不平衡,运行机制不协调,资源利用不充分,制度不完善,多元化、多层次的培训体系机制不健全、氛围不浓厚,已经不能适应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需要。如郑州市农业局系统现有4个农业科技教育培训专职机构,他们是河南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郑州市分校(郑州市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郑州市农业机械化学校;郑州市农业科技教育中心;郑州市蔬菜科技服务中心,上述4个机构,有的单位有业务渠道,但缺乏办学场所;有的单位有办学场所,但业务渠道不畅;有的单位职能单一,业务量小,难以扩充发展。这种各自为政、财政供给形式不一、培训资源分散、业务交叉重叠的组织架构,导致农民培训效率较低,效果较差。目前四个单位承担的项目或任务均很少,仅开展农村实用人才中专学历教育、农业机械化技术教育培训、“致富早班车”、“科技下乡”等工作,几乎都没有直接承担国家、省、市下达的农民科技教育培训项目,诸如“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新型农民科技教育工程”、“科技入户示范工程”、“绿色证书工程”、“农业实用人才培训”等,农业管理干部培训、农业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培训和农业专业技术人员知识更新培训工作也几乎没有开展,农业职业技能鉴定工作严重滞后。全市统一调配衔接农业科技教育培训资源、统筹发展农业科技教育工作的难度较大,难以适应新时期工作发展的需要。
三、加强农民教育培训工作的建议
(一)设立专项资金,健全多元化的投入机制。开展农民科技教育培训,是一项政府行为,没有经费仅靠农业部门的支持,是很难持久的。各级财政应根据自己的财力情况和当地村民科技文化素质的发展需要,安排和逐步提高对农民科技教育培训经费的支持力度,将此项经费列入同级财政预算,主要用于:一是实用人才培养工程。每年培训培养种养业能手1000名、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