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教学生态系统能量流动.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五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第二节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第五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第二节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播放视频片段《非洲草原上猎豹捕食羚羊》 导入新课 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称为生态系统能量流动。 思 考 1.能量是怎样输入生态系统的? 2.能量流动的起点和渠道是什么? 3.能量流动的过程是怎样的? 4.能量是怎样散失的? 能量在第二营养级中的变化 阅读P95 “能量流动的特点”,总结讨论下列问题: 1.总结能量流动的特点? 2.讨论特点的形成原因? 1、能量流动是单向的 四、研究能量流动的实践意义 绿色植物→羚羊→猎豹 这条食物链中,猎豹增重1Kg,至少需要消耗绿色植物______Kg。 从能量流动的角度来解释为什么“肉比粮食贵”? 如何解决当今世界的饥饿问题? 本节知识体系 能量流动 概念: 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 过程 能量的源头: 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生产者固定的 太阳能的总量 途径:食物链或食物网 特点 单向流动: 逐级递减: 沿食物链方向由低营养级流向下一营养级 能量沿食物链流动过程中逐级递减;传递效率10%~20%。 研究意义 1、帮助人们科学规划、设计人工生态系统, 使能量得到最有效的利用。 2、帮助人们合理地调整生态系统中的能 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太阳能 X×20%×20%=1Kg X=25Kg 至多呢? 迁移创新: 学以致用 学以致用: 谢 谢 练习反馈: 1.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 ) A. 照射到该生态系统内所有植物体 叶面上的太阳能 B. 射进该系统的全部太阳能 C. 该系统全部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 能的总量 D. 生产者传递给消费者的全部能量 C B 2.生态系统的能量金字塔中,构成塔基的 一般是( ) A.初级消费者 B.生产者 C.次级消费者 D.分解者 C 3.根据生态学原理,要使能量流经食物链总消耗 最少,人们应采用哪种食物结构( ) A.以禽类、蛋类为主 B.以淡水养殖的鱼、虾为主 C.以谷物和植物蛋白为主 D.以猪肉等家畜肉类为主 A 营养级 能量(J·m-2) a 141.10×105 b 15.91×105 c 0.88×105 d 871.27×105 4、调查得知某河流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共有4个 营养级(以a、b、c、d表示)。经测定一年中流 经这4个营养级的能量分别为: 该生态系统中初级消费者是( ) A、 a B、b C、 c D、d 谢 谢 方框代表生产者同化的能量 问学生可以观察出什么东西(引导学生注意框面积的大小,箭头大小) 在这总结能量流动的特点:单向流动(食物链和热能散失),逐级递减 * 执教人 王成振 2012.3.7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 本节内容是人教社高中生物必修模块3第五章的核心内容,. 亦是本章的重点,在教学中本节知识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既和必修一模块《细胞代谢》的知识联系密切,又直接关系到《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学习,学科内综合性强,理论联系实际紧密,是高考命题的热点。 知 识 与 技 能 1、分析能量流动的过程和特点 2、概述研究能量流动的实践意义 过 程 和 方 法 通过能量流动过程和特点,培养分析、综合和推理的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 价值观 理解能量流动与农业生产的关系及应用,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2、教学目标 一、说教材 重点 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过程和特点 难点 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特点及形成原因 3、教材中的重点和难点: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分析 4、重难点突破设计思路 利用多媒体课件为手段,借助于其形象、直观、动态等多种功能使知识结构一目了然,来突出重点。再通过设疑、讨论、分析、爬黑板演示、教师讲解等手段来强化知识,突破难点 二、说教法 围绕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在课前制定有针对性的学案,并要求学生提前预习,授课中以多媒体为辅助手段,采用问答式、讨论式、探究式等各种教学方法使课堂气氛更加活跃,利用卡纸板等简单教具让学生动手演示的方法将复杂问题形象化,充分发挥学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