闪光融合频率实验报告.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闪光融合临界频率实验报告
(2013232119 13心理1班 孙洁)
摘 要:本实验为了探讨左右眼的闪光融合频率临界值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使用JGW-B型心理实验台-光点闪烁仪单元来比较,随机抽取江苏理工学院2013级教育学院应用心理学的16个被试为对象,每个被试先进行右眼实验再进行左眼实验,实验得出左眼平均值明显低于右眼平均值,且在递增系列中,左眼的频率明显低于右眼的频率。
关键词:最小变化法 递增递减系列 闪光融合频率 平均值
引言
当某一间歇闪亮的光源,其闪烁频率由低逐渐升高并达到一定数值时,人眼就不再感到是闪光,而是连续或者稳定的光,这一现象称为闪光的融合,此时的频率值就是临界闪光融合频率值(CFF)。关于闪光融合频率,已经有很多相关的研究。闪光融合频率的测定,常常被应用于视觉功能、脑功能和疲劳状态等生理心理学指标的研究。有研究就指出,击剑运动员晨起安静状态下CFF值较高,运动后即刻CFF值明显高于运动前,根据CFF值变化趋势,击剑运动员赛前准备活动最好在上场前10-15分钟结束。另外有人就循时点穴和健脑按摩对游泳运动员闪光融合频率及速度素质的影响做了研究,得出了循时点穴和健脑按摩能很好的调节运动员的大脑皮层和机体机能,提高大脑工作效率以致机体效率,从而提高速度素质的结论。关于闪光融合频率,还有研究发现,闪光临界融合频率的训练对提高视敏度有一定的作用,相信这真的是一个令人惊喜的发现!基于对闪光临界融合频率如此丰富的研究结果,本次实验主要是想通过最小变化法来对闪光融合频率进行测定,进而学会运用最小变化法。最小变化法,也叫极限法、最小可觉差法、序列探索法,是测定阈限的直接方法,其特点是,将刺激按递增或递减的方式,以间隔相等的小步变化,寻求从一种反应到另一种反应的瞬时转换点或阈限的位置。本实验测定了左眼和右眼的CFF值,并将之进行比较。实验设想双眼的CFF值会有一定的差异。
2.方法
2.1被试
江苏理工学院教育学院13级应用心理学专业的16位学生为被试
2.2研究工具
JGW-B型心理实验台-光点闪烁仪单元
2.3实验程序
本实验采用二因素组内重复实验设计,使用JGW-B型心理实验台-光点闪烁仪单元来比较,每个被试先进行右眼实验,然后进行左眼实验。每只眼睛渐增、渐减系列各做16次。通过最小变化法来测定闪光融合的频率,并且两个系列按照ABBBAAB的顺序来进行平衡。以江苏理工学院2013级教育学院应用心理学的16个被试为对象,根据测定并记录下数据进行分析。以递增和递减两个系列的频率来呈现给被试,让被试报告闪或不闪,最后计算出平均值。
结果
表1
平均数 标准差 t p 左眼递增 25.4672 4.71390 2.073 .056 左眼递减 23.7245 6.69317 右眼递增 26.9777 4.94566 1.799 .092 右眼递减 25.1018 6.83838 左眼平均值 24.2843 4.96751 -3.407 右眼平均值 26.0106 5.56907 左眼递增 25.4672 4.71390 -2.182 右眼递增 26.9777 4.94566 左眼递减 23.7245 6.69317 -1.761 右眼递减 25.1018 6.83838
4.讨论
本实验采用的是最小变化法,是测量阈限的直接方法,寻求从一种反应到另一种反应的瞬时转换点或阈限的位置,但是同时也存在一定的问题,比如会产生期望误差和习惯误差,练习误差和疲劳误差,所以可能测出左眼与右眼的cff值不是那么精确。研究发现左眼与右眼的差异是比较显著的。这可能是因为被试两支眼睛的视敏度不同造成的,还有左眼和右眼的实验顺序不同造成,后做的那支眼睛可能会因为疲劳效应和习惯引起误差。具体原因还有待进一步分析。另外实验环境比较嘈杂会影响被试的心理状态,主试有时也不小心报告出了频率,这会影响被试的判断。而且仪器调好的频率不是很稳定,存在一定的波动,这会让被试不好判断,让被试的眼睛感到不舒服,使得结果不精确。但是本实验还是发现了一定的问题,有一定的意义。在生活中如运用到闪光融合频率时,需做进一步的分析,左眼与右眼是存在一定的差异的不能一概而论,闪光融合频率对运动领域是非常有用的,我们测出的左右眼的cff值可以给一些需要用到的运动员一些参考。如果要继续更深一步的研究,可加大被试的样本容量和拓宽研究对象的范围。
5.结论
(1)左眼递增序列的闪光融合频率临界值明显低于右眼递增序列的闪光融合频率临界值。
(2) 左眼平闪光融合的频率临界值的平均值明显低于右眼闪光融合频率的临界值。
参考文献
郭秀艳 杨志良.基础实验心理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