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化糖代谢学习大纲(自学及复习必备).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生化糖代谢学习大纲(自学及复习必备)
第四章 糖代谢
[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糖酵解的概念、细胞定位、反应过程、关键酶或限速酶;熟悉糖酵解的ATP生成及生理意义;
2.掌握糖有氧氧化的概念、细胞定位、反应过程、关键酶或限速酶;熟悉糖有氧氧化的ATP生成及生理意义;
3.掌握磷酸戊糖途径的特点及生理意义;了解磷酸戊糖途径的反应过程。
4.掌握糖原合成与分解的定义、组织和细胞定位、关键酶和生理意义;熟悉糖原合成和分解的过程及调节。
5.掌握糖异生的概念、原料、关键酶及组织和细胞定位。熟悉糖异生途径及乳酸循环的过程及其生理意义。
6.掌握血糖的概念、正常人空腹血糖水平、血糖的来源与去路;掌握胰岛素降低血糖的机制,胰高血糖素升高血糖的机制。熟悉肾上腺素的调节机制。了解糖皮质激素的调节机制。
[重点]
1.糖酵解的概念、细胞定位、反应过程、关键酶或限速酶;
2.糖的有氧氧化的概念,细胞定位,反应过程,丙酮酸氧化脱羧,丙酮酸脱氢酶复合体;三羧酸循环的反应过程.特点、限速酶及生理意义;
3.磷酸戊糖途径的生理意义;
4.糖原合成与分解的概念、组织和细胞定位、关键酶和生理意义;
5.糖异生的概念、原料、部位、途径、限速酶及生理意义;
6.血糖的概念、含量、来路及去路;激素对血糖含量的调节。
[难点]
1.丙酮酸脱氢酶复合体的作用机制;磷酸戊糖途径的反应过程。
2.糖酵解、有氧氧化、磷酸戊糖途径及糖原合成与分解的调节。
3.激素调节血糖含量的机理。
[学时] 6学时
第一节.概 述
一、糖的生理功能:
1.氧化供能:最主要的生理功能,人体能量的50-70%。
2.为其他物质提供碳源:
3.构成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
4.糖蛋白构成某些生理活性物质
二、糖的消化吸收
1.糖的消化
2.糖的内吸收
3.糖代谢概况
第二节 糖的无氧分解
一、糖酵解的概念:G在无氧的情况下分解生成乳酸的过程,称为糖的无氧分解,该过程与酵母菌使糖生醇发酵的过程基本相似,故称糖的酵解。
二、糖酵解的部位:细胞的胞液中。
三、糖酵解的反应过程:
分为二个阶段:第一阶段 G→丙酮酸 称:糖酵解途径;第二阶段:丙酮酸→乳酸
(一) 葡萄糖分解为丙酮酸:包括十步反应。
1.G磷酸化生成6-磷酸葡萄糖:Go=-16.4KJ/mol 反应不可逆,耗1ATP.;限速酶(关键酶)已糖激酶,糖酵解的第一个限速酶。
2.6-磷酸葡萄糖转变为6-磷酸果糖:催化反应的酶是磷酸己糖异构酶,反应可逆。
3.6-磷酸果糖转变为1.6二磷酸果糖:PFK-1是第二个限速酶(关键酶),反应不可逆,消耗1ATP;限速酶(关键酶)是6-磷酸果糖激酶-1,糖酵解的第二个限速酶。
4.磷酸已糖分裂成2个磷酸丙糖:反应可逆。催化反应的酶是醛缩酶。
5.磷酸丙糖的同分异构化:在磷酸丙糖异构酶3-磷酸甘油醛和磷酸二羟丙酮相互转化,反应可逆。
以上五步反应是糖酵解的耗能阶段,从1分子G到生成2分子3-P甘油醛共消耗了2分子ATP。
6.3-磷酸甘油醛氧化为1,3二磷酸甘油酸: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催化脱氢,生成NADH+H+和含有高能键的1,3二磷酸甘油酸。1,3二磷酸甘油酸的高能磷酸键水解时:△Go!=-61.9kj/ mol,可将此能量转移给ADP生成ATP。
7、1,3?二磷酸甘油酸转变为3-磷酸甘油酸,生成ATP。这是糖解过程中第一个产生ATP的反应。由于这种ADP的磷酸化作用是与底物的脱氢氧化作用直接相偶联进行,故称为底物水平磷酸化作用。
8、3-磷酸甘油酸转变为2-磷酸甘油酸:由磷酸甘油酸变位酶催化磷酸基移位,反应可逆。
9、2-磷酸甘油酸转变为磷酸烯醇式丙酮酸(PEP):烯醇化酶催化脱水,分子内部能量重排,形成高能键。
10、磷酸烯醇式丙酮酸转变为丙酮酸,生成ATP:糖酵解途径中第二个底物水平磷酸化生能反应,限速酶(关键酶)丙酮酸激酶。反应不可逆。
以上五步反应是糖酵解途径中的生能阶段,从磷酸丙糖→丙酮酸共生成4分子ATP。
(二)丙酮酸还原为乳酸
丙酮酸在乳酸脱氢酶催化下脱氢生成NADH+H+和乳酸,乳酸是糖酵解的终产物。至此,糖酵解结束。
二、糖酵解的调节:
主要调节三个关键酶的活性,其中最重要的是:磷酸果糖激酶。
(一)6-磷酸果糖激酶-1 的调节:四聚体的别构酶
(二)丙酮酸激酶的调节:别构调节和化学修饰二种方式调节。
(三)葡萄糖激酶或已糖激酶的调节:
三、糖酵解的生理意义:
1、在机体应急状态下,迅速提供能量。
2、在机体缺乏氧或氧不足时供能:
3、少数组织供能的主要途径:
4、糖酵解的能量生成:每mol磷酸丙糖有2次底物水平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