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海湾有关数据.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PAGE
PAGE 12
海底地形与地貌
2.1 海底地形
水深测量的准确度
水深测量的精度是多种因素造成的,而准确度的计算是各种因素影响的综合结果。
根据GB/T13909-92(1993-10-01)海洋调查规范海洋地质地球物理调查的要求;渤海湾水量测量准确度是以M系列(主测线)与N系列(辅助测线)的相交点,依据规范计算方法进行计算的,结果ε0.032。其结果符合海洋地质地球物理调查规范,水深测量准确度符合要求。
资料处理
2.1.2.1 潮位改正
渤海湾区内的潮位改正,由于区内只有QK18一个海洋水文气象观测点(38°39′N,
117°58′E),其潮位改正值,由该观测站的实测水位记录,经调和分析,作出QK18站的潮汐预报值,对区内各测点水深测量值进行潮位改正。
2.1.2.2 深度基准面的确定
水深测量的成果图,是依据委托单位的工程要求绘制的。本次水深图绘制基准面为
平均海平面。各种深度基准面的深度值与平均海平面深度值换算值为:
基准面
站位理论深度基准面法印度洋大潮低潮面法BPF(最近低潮面)法最低天文潮位法QK182.031.812.032.302.1.2.3 制图
现场调查取得的各测站原始记录谱为水深和测区水深图绘制的原始资料。室内分析
首先将各测站的水深记录值与原始的水深记录谱进行核对,如两者有误差应以原始记录谱同一时刻记录谱上的读数值为准进行改正。取得准确的各测站水深数据后,按QK18水文气象站的各测站的潮汐预报值,对应各测站的水深数据进行潮位改正,最后得出平均海平面为基准的水深数值。
潮位改正后的各测站的水深数据与其相对应的各测站的定位数据,一并输入计算机。采用SURFER软件进行计算,在HIDMP-162绘图仪上进行图件的绘制,绘制出基准纬度38°24′的1:500000的渤海湾石油开发区海底地形图(图2-1)和渤海湾海底立体地形图(图2-2)。
2.1.3 海底地形
从渤海湾海底地形图(图2-1)看,渤海湾区内,除东北部(曹妃甸浅滩外)有一
较深的凹槽和湾顶及老黄河口区地形较高外,其它海域海底地形平缓的呈现自海域西南部向东北方向倾斜。
渤海湾海域水深变化不大,其最浅水深6.1m,出现在老黄河口附近,而海湾近岸处
水深最浅处为6.7m;最大水深为32.4m,出现在东北部凹槽处;海湾平均水深不大于20.0m,约为19.4m。海底地形平坦,除个别海域(如凹槽、水下岸坡的)外,海底地形坡度不大于0.2‰。
2.1.3.1 海底地形剖面特征
海底地形剖面图分为主测线M系列(垂直于海岸线)(图2-3)和辅助测线N系列(平行于海岸线)测线(图2-4)。现分析对比,进一步说明海底地形的特点。
主测线M系列剖面
M8剖面:剖面长为75km,位于海湾北侧。自西北向东南方向缓倾余,坡度平缓,水
深在18.0-24.0m之间。剖面中部为曹妃甸浅滩外缘一个深水凹槽,水深在26.0-32.4m。过深凹槽后,地形更平坦,水深在24.0m左右,地形坡度近于零。
M9剖面:剖面长度为77.5km。远离深水凹槽海域。为测区海域中部剖面,呈现出渤
海湾地形的基本特征。剖面自西北端开始,向东南倾斜,除西北端坡度稍大外,剖面沿线末有大的起伏,坡度不大,地形坡度值为0.04-0.05‰。水深值自西北向东南方向,由浅变深,水深值为10.2-19.2m。
M25剖面:剖面长度为63.5km。此剖面为测区海域南侧剖面。剖面自西北向东南方
向延伸。从整个剖面来看,地形无大的起伏变化,且平坦,个别区段有小的侵蚀沟(图2-5)。地形坡度值为0.04‰。水深值为6.1m-9.9m。在近老黄河口附近区,出现本次调查海域中最小水深值6.1m。
从上述三条主测线地形剖面图可看出(图2-3),渤海湾湾顶向湾口方向,地势变
化趋势为西北部高,逐渐向湾口变低。除北侧曹妃甸附近凹槽外,地形平坦,无大的起伏变化,地形坡度在0.05‰内。
辅助测线N系列剖面
N1X剖面:北东-南西向,剖面长度32.0km。位于海湾顶部,为调查区西部边缘线。
从剖面图看,水深在6.6m-8.2 m;剖面地势西南高,东北低,地形平坦,其坡度为0.05‰。
N2X剖面:北东-南西向,剖面长度为55.0公里,位于渤海湾中部,剖面地形变化
较大,从西南方向剖面端点开始,向东北方向水深由13.0m,很快变为26.5m,地形坡度为0.46‰,是调查区地形坡度最大区段,由此再向东北方向延伸,就是曹妃甸浅滩外缘深凹槽,水深为30.0m以上,调查区最大水深值32.4m在此深凹槽中,深凹槽宽度约7公里,凹槽边缘水深26.5m,凹槽深度为5.9m。过深凹槽后,水深值又呈现为26.6m,到剖面终点,水深值为25.8m,地形向东北方向倾斜。
N12X剖面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