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管理学原理(周三多)期末考试知识点总结.pptx

发布:2025-03-29约1.63万字共10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导论

第一章概述第二章沿革第三章原理第四章方法

保持系统动态性

计划

组织

V

领导

控制

→环境调查、决策、计划

组织结构设计、人员配备、组织力量的整合、组织变革

→领导、激励、沟通

→控制活动和控制方法

创新—→技术创新与组织创新

产出

第一章管理与管理学本章的主要内容

●描述管理是什么?管理为什么重要?管理者都在做什么?他们如何高效的利用组织资源以实现组织目标?

●区分管理的职能。

●区分管理者的三个层级,理解处于组织中不同层级的管理者的责任

●确定管理者扮演的角色,管理者有效扮演这些角色所需要的技能?

●什么是管理学?管理学有哪些研究方法?

为什么需要管理

人的欲望—投入

无限的

资源

有限的

矛盾

协调

管理的定义

管理是一个过程。是通过计划、组织(领导人)控制等环节来协调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以期更好地达成组织目标的过程。

含义:

第一,四大职能,共同劳动的需要。

第二,协调资源,通过指挥来协调劳动过程。

第三,目的。在指挥的控制下,实现管理者想要达到的目标。

1、管理是一种社会现象;

2、管理的“载体”是“组织”;

3、管理必须有目标、职能和层次;

4、管理的核心是处理各种人际关系;

管理的特征

●管理的主体:管理者

●管理者:在组织中拥有正式职位,用组织授予的制度权力作出决策,负责指挥别人的活动并承担对组织实现预期目标作出贡献的责任的各类主管人员。

三、管理的主体

高层管理者

中层管理者

基层管理者

操作者

●管理者的层次:

不同层次管理者的职能

计划组织领导控制

高层管理者

中层管理者

基层管理者

管理者扮演的三大角色

●二十世纪60年代末期,亨利-明茨伯格

5位总经理的工作进行了仔细的研究,得出结论:管理者扮演着10种不同的、但却是高度相关的角色。

●三大类角色

●人际关系

●信息传递

●决策制定

管理者必须具备的三大技能

1、技术技能:指从事自己管理范围内的土作所需要的技术和方法。

2、人际技能:就是与组织中上下左右的人打交道的能力。

3、概念技能:是指对事物的洞察、分析、判断、抽象和概括的能力。

不因生产关系、社会文化的变化而变化,

与生产力发展水平相关的属性。

它是为了组织的共同生产而产生的。它反

映了社会协作劳动过程本身的要求,力求用先进的科学方法,合理地组织生产力,以保证社会结合的生产过程顺利进行。

管理的二重性

1、管理的自然属性:

·2、管理的社会属性:

·不同的生产关系、不同的社会文化都会使管理思想、管理目的以及管理方式呈现出一定的差别,从而使管理具有特殊性和个性。

·它是由社会生产关系决定的。它反映了一定社会形态中统治阶级的要求,受到生产关系或经济基础的影响和制约。按统治阶级意志调整人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1)客观性:从客观实际出发,揭示管理活动中的各种规律,而这些规律是客观存在的;

(2)实践性:它所包含的知识都是多年实践经验的总结,直接目的就是有效地去指导实践。

(3)理论系统性:各个章节所包含的内容相互间有着紧密的联系,形成了一个合乎逻辑的系统。

为什么说管理学

既是科学又是艺术

1、科学性:

(4)真理性:它的许多原则都是经过实践复检验才抽象出来的,是对客观事物机的真实反映,是一种科学知识。

(5)发展性:处于不断的发展完善之中。

在发展中不断充实、完善、修正,使之能够更有效地去指导实践。

因此,管理学具备科学的特点,确实是一种反映了客观规律的综合的知识体系。

2、艺术性:需要灵活运用知识,并且不断创新。

二、管理学发展史

早期管理思想

古典管理理论现代管理学派

经验管理思(

科学管理思想

行为管理思想

定量管理思想

权变管理思想

●斯密的经济人假设和分工理论,构成了管理学的理论前提和技术前提。

●对于管理学来说,必须从人的本性和动机出发来构建相应的理论和方法体系

●斯密提出的分工思想,直接导致了管理学的诞生

查理·巴贝奇(1792-1871

●发展了斯密论点,提出了生产组织机构和经济学方面问题,为以后20世纪发展的流水线提供基础。

●提出按照生产效率不同来确定报酬的具有刺激作用的制度,是巴贝奇作出的重要贡献。

●1、按照工作性质所确定的固定工资;2、按照生产效率及所作贡献分得的利润;3、为提高劳动效率而提出建议而所应给予的奖励。

●罗伯特·欧文(RobertOwen)英国空想社会主义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