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水利试验基地供水井凿井报告-广东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PDF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广东省水利试验基地供水井凿井报告
叶合欣 赖翼峰 黄楚红 王士恩
(广东省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广州,510610)
1 前言
我室受广东省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委托,对广东省水利试验基地进行水文地质勘察及供水井
凿井工作,目的是查明场地水文地质条件、选择合适地点进行凿井,要求单井出水量达到设计值:
基地最大饮用水量,即20m3/d。根据现场水文地质调查,结合基地工程地质勘察成果,考虑业主
选点要求,决定将钻井选在ZK45 钻孔附近。野外施工时间为2004 年9 月30 日~10 月20 日,具
体完成工作量如表1:
表1 供水井凿井工作量
钻井/个 进尺/米 水文地质调查/km2 抽水试验/台班 机械洗井/台班 取水样/件 固井/次 备注
1 36.5 2.0 3 5 2 1
2 地层岩性
ml 2(3)
根据钻井钻孔揭露,地层自上而下可分为第四系填土(Q )及燕山三期黑云母花岗岩(γ )。
4 5
现按地层新老顺序分述如下(图1):
0~6.20m:人工填土层,厚 6.20m,系灰黄色砂质粘性土,湿,松散,夹大量砂砾。孔径:
φ320mm。
6.20~11.20m:全风化花岗岩,土状,灰黄色,硬塑,微粘,多砂砾,遇水易崩解。孔径:
φ320mm。
11.20~17.10m:强风化花岗岩,灰黄,块状、半岩半土状,裂隙发育,裂隙面呈灰黑色。孔
径:φ320mm。
17.10~25.50m:中风化花岗岩,灰黄色,局部青灰色,岩芯呈块状、短柱状,多沿裂隙面断
开,局部较完整,呈长柱状,岩质较坚硬,裂隙较发育,裂 隙面呈灰黑、黄褐色。孔径:17.10~
18.80m 为φ220mm,18.80m 以下为φ110mm。
25.50~36.50m:微风化花岗岩,青灰、肉红色,岩芯质坚,较完整,锤击声清脆,多呈柱状,
长柱状,少量短柱状及块状,裂隙一般较发育~微发育,裂隙面见铁锰质渲染,呈灰黑、黄褐色。
但孔深30.0~32.0m 裂隙很发育,导水性能好,地下水贮量较大。孔径: φ110mm。
3 场地水文地质条件
本次钻探是采用泥浆护壁及套管跟进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施钻,测得钻孔的稳定水位为6.00m,
相应高程为16.50m。
钻井附近地下水主要有三种类型:山区河床冲积粘性土层及其以上的潜水;冲积砂层中的承
压水及基岩风化裂隙水。潜水主要受大气降水及地表水的直接补给;承压水受大气降水及潜水的
入渗补给,同时还受基岩风化裂隙水补给;基岩裂隙水受岩性控制,接受大气降水及上部水体的
入渗补给,水质洁净,是基地较为理想的饮用水源。
在基地地质勘察期间,取承压水水样进行饮用水水质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在被检测的项目
中,水中全铁 TFe 含量(0.63mg/L)、锰 Mn 含量(0.46mg/L)、 PH 值(6.3)超标(标准值分别为
0.3mg/L、0.1 mg/L、6.5~6.8)超标,达不到饮用水卫生标准《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85
的要求。因此决定采取深层基岩裂隙水。
412
4 成井工艺
4.1 造孔
根据不同地层岩性及业主对井径的要求,采取不同口径的钻头进行造孔,其中中风花带以上
(孔深17.10m 以上)岩层采用合金钻头造孔,孔径φ320mm,由于填土层较松散,采取套管护壁,
填土层以下至中风花带上限用优质泥浆护壁。孔深17.10~18.80m 采用金刚石钻头造孔,孔径φ
220mm。以下基岩相对较完整,根据设计要求,孔径为φ110mm。
4.2 井管安装
采用联塑牌优质饮用水PVC 压力管,外径φ200mm,壁厚8.3mm,内径φ183.4mm,全管不开
孔,以隔绝表层地下水。井管安装位置为孔深 0~18.80m,井管与孔壁之间用砂砾及水泥砂浆填
实,井口按业主要求加以处理。
4.3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