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中国工笔画的民族性-戴亚峰..doc

发布:2017-01-25约7.28千字共12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研究成果。除了文中特别以标注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的成果作品。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 作者签名: 年 月 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障、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留并向有关学位论文管理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省级优秀学士论文评选机构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本学位论文属于 1、保密 □ ,在________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2、不保密(√) 。 (请在以上相应方框内打“√”) 作者签名: 年 月 日 导师签名: 年 月 日 2015 届 本 科生毕业论文 存档编号 系 别: 美术学院 专 业: 美术学 学 号: 2011107204 学 生: 戴亚峰 指导老师: 阮 宾 湖北文理学院 毕业论文(设计) 论文(设计)题目: 浅论中国工笔画的民族性----以蒙古族工笔人物画为例 2015 年 5 月 目 录 内容摘要 1 关键词 1 前言 1 一、蒙古族工笔画的艺术表现形式 2 二、中国工笔画的传统色彩观 4 三、中国工笔画创作从蒙古族服饰中得到的启发 5 四、以现当代画家代表作品为例说明蒙古族服饰色彩对当代工笔画表现的影响 6 五、结语 7 参考文献 7 英文翻译 8 致谢词 9 浅论中国工笔画的民族性 ——以蒙古族工笔人物画创作为例 戴亚峰 专业:美术学 学号:2011107204 指导老师:阮宾 [内容摘要] 中国工笔人物画具有悠久的历史,渊源流长。几千年来工笔人物画经过不断的发展、丰富、和革新,已经形成了一种独特的中国式艺术,在近现代世界艺术中存在着重要的地位与影响。纵观中国绘画历史,装饰性语言在中国工笔画中具有典型的艺术表现形式,并且在工笔画的发展历程中有着重要的历史作用。我国是一个由五十六个民族组成的国家,各族人民在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创造了丰富的精神物质财富,民族艺术便是其中之一,它的历史之悠久、种类之繁多、风格之迥异,是世界范围内少有的。随着时代的发展,生活的变迁,装饰这种艺术表现形式,已经渐渐地被人们所接受,并且越来越与我们的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本文通过对蒙古族文化的研究,发掘出与当代工笔人物画在色彩图案的共通之处,并达到相互借鉴吸收。的工笔处于社会转型期,受到大量外来因素的影响以及革新意识的引导,艺术者的思维和情感呈现多元化的趋势,这种多元化导致画家对于创作题材有了更多的选择性在论文写作过程中进行了大量的收集和研究,本论文采用了文献检法、实证考察法、案例法、因果分析法、逻辑分析法、归纳法和法等方法相沿成习各个国家、民族都有着对色彩世界的认识文化,同样的,蒙古族也有着自己的色彩理念,从而形成了特有的色彩文化,在蒙古族中,他们对于色彩有着不一样的认识以及禁忌,其不同颜色有着不一样的寓意象征白色蒙古语“查干”。蒙古人心目中美好吉祥的颜色对它的爱好几乎无所不在。在兴安地区,有多村屯取名为“查干”,人名中也“查干乎”(意为吉祥娃)。如今兴安地区的蒙古族保留有新年穿白袍、送白色礼品示吉祥的风俗。人们在春节互相贺的时候,执手相呼“查干萨日赛音”。在蒙古族礼节方面,最上层、最崇敬的礼节是献白色的哈达蒙古族人和藏族人表示敬意和祝贺用的长条丝巾或纱巾,多为白色,蓝色,也有黄色等。在兴安盟民间,最喜欢吃“查干依德”汉语为“白食”。在居住方面,常白色装饰蒙古包。来到兴安盟的大草原,在蒙古族中,白色是给客人印象最深的一种色彩。蒙古对白色的爱好,与其生产生活的实践密切相关白色日常生活中接触最多的颜色之一,如白色的羊、白色的牛奶、白色的等等。   蒙古族人心目中的蓝色蒙古语称“呼和”。象征着永恒、坚贞和忠诚。蓝色是代表蒙古族的色彩。蒙古族的祖先当初建立国家时,就曾给国家取名为“蓝色的蒙古国”,用蓝色织物做国旗,把国家的首都称做“青城”,蒙古族人把蓝色作为永恒象征的一种反映。在生活中,各种装饰图案和建筑中用青色也比较多。在地区的蒙古族人中,“呼和”或名字中加入“呼和”的十分普遍。在文学作品和口语中,蒙古人在形容自然风光或赞东西质地优良、令人喜爱的时候,也常常使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