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名山县治成路黑竹镇至茅河茅成桥农村断头公路项目施工组织设计.doc

发布:2025-03-31约7.46万字共107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目录

第一章、编制说明

第二章、工程概况

第三章、施工总布置

第四章、施工前准备

第五章、总体施工安排、目标及计划

第六章、主要工程项目的施工方案、方法与技术措施

第七章、工程质量管理体系及保证措施

第八章、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及保证措施

第九章、环境保护保证体系及保证措施

第十章、文明施工、文物保护保证体系及保证措施

第十一章、项目风险预测与防范,事故应急预案

第十二章、工程进度计划与措施

第十三章、资源配备计划

第十四章、其他应说明的事项

附表一:拟投入本标段的主要施工设备表

附表二:拟配备本标段的试验和检测仪器设备表

附表三:劳动力计划表

附表四:计划开、竣工日期和施工进度横道图

附表五:施工总平面图

附表六:临时用地表

第一章、编制说明

一、编制依据

1.名山县治成路黑竹镇至茅河茅成桥农村断头公路项目施工招标文件、设计图纸与工程量清单及现场考察资料。

2.引用公路建设常用标准、规范、规程: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颁发的有关公路建设的设计、施工规范、标准、及安全操作规程等。

3.我单位对该标段实地踏勘、调查了解的有关情况以及我单位综合施工能力、以往类似工程的施工经验。

二、编制范围

名山县治成路黑竹镇至茅河茅成桥农村断头公路项目施工设计图纸及清单规定的工程内容,主要包括:挖除旧路面、路基工程(包括挖土石方、路基填筑、软土地基处理)、防护及排水工程、桥涵工程、路面工程主要为(包括天然砂砾底基层、水泥稳定碎石基层、透层、粘层、沥青混凝土路面)交通安全设施及其它工程等。

三、编制原则

1.满足业主对工程质量、工期、安全、环保及文明施工要求。

2.以满足工期要求为核心,以突出重点、兼顾一般为原则,合理进行资源配置,实现快速均衡施工生产。全面规划,保证重点,统筹安排,精心组织,科学管理。

3.以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高水平为指导原则,科学组织,精益求精,确保工程质量达到国家现行的工程质量验收标准,实现安全生产。

4.积极推行先进的施工方法和施工工艺,大力推广应用“四新”成果,提高科技含量,采用先进、科学的施工管理手段。

5.坚持以人为本,加大劳动卫生和医疗保障投入,确保施工人员身心健康。

6.合理布置施工场地,在满足施工的前提下最大限度的减少临时工程数量,保护好公路沿线生态环境及自然景观,作好环保措施。

7.确保本工程施工顺利进行,确保安全、优质、有序的安排施工生产。

第二章、工程概况

一、项目简介

1、项目名称:名山县治成路黑竹镇至茅河茅成桥农村断头公路项目

2、建设地点:雅安市。

3、项目概况:

3.1、名山县治成路黑竹镇至茅河茅成桥农村断头公路起于黑竹镇白蜡村治安场,起点K0+000与G108线K2337+750处平交,自西北向东南方向沿旧路展线,途经黑竹镇白鹤村二社、三社、茅河乡临溪村二社,于K1+600处进入茅河乡场镇区域(北街),在K2+200处路线向东南方向折转于K2+219处利用现状茅河桥(2×18m浆砌料石板拱桥)跨越临溪河经南街在K2+600出场镇区域后,路线继续向东南方向延展,过茅河村二社、四社、兴龙村七社,在K4+000附近路线折向正南方向前行,经香水村二社、三社后在K5+650处路线又折转向东南方向展线,在K6+691处利用现状茅成桥(2×8m简支空心板桥)跨越铁溪河后路线止于名山县茅河乡与成都市蒲江县成佳镇交界处,路线止点桩号

K6+901.148,短链1.273m,路线实际全长6.899875km。全线除K3+200~K3+400段为改线新建外,其余路段均为改建工程。

3.2、沿线自然地理概况

路线位置、地形地貌、气候

1)、路线位置

项目区位于名山县境中部,北与国道318线相接,东蒲江县甘溪镇相连,南与茅河乡香水村、联江乡相邻,西与黑竹镇相接。路线从起点至止点总体呈西北至东南走向,该线路镇域之间以等外级乡村公路或机耕道连接,交通较为方便。

2)、地形地貌

项目区地形东西边缘高,中部低平开阔,呈典型凹槽形;地貌以平坝为主,其次为浅

丘平岗。海拨618-625米,为2-4级阶地构成的坪岗地貌。

3)、气候

项目区地处川西平原西南边缘,属中纬度内陆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季风气候明显,四

季变化分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无霜期长。早春多寒潮,秋季

多绵雨,日照偏少。年平均气温14.9℃,10℃以上年平均总积温4773℃。最热月是7月,平均气温24.5℃,最冷月是1月,平均气温4.5℃。历年极端高温为34.7

区域地质及地震烈度

1)、区域地质

项目区地处四川省盆地西缘山地各青藏高原过渡地带,在地貌区划上属峨嵋中山区,地貌位置属龙门山褶皱带的南端,大相岭东段余脉的北侧。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