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红色长余辉发光材料的研究进展.pdf

发布:2017-07-29约8.44千字共4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2010年3月 韶关学院学报 ·自然科学 Mar.2010 第 31卷 第 3 JournalofShaoguanUniversity ·NaturalScience Vo1.31 No.3 红色长余辉发光材料的研究进展 李延垒 (河南质量工程职业学院食品与化工系,河南 平顶 山467000) 摘要:综述了稀土元素掺杂的红色长余辉发光材料最新研 究现状.从寻找合适基质和稀土元素与激活荆之间的能量传 递规律 出发 。探讨 了红色发光材料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 :发光材料 ;红色发光 ;长余辉 ;稀土元素 中图分类号:0482.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7—5348(2010)03—0073—04 长余辉发光材料是 白天吸收 日光或紫外光 ,并将光能储存起来,当光线停止照射时,将储存 的光能以 可见光的形式释放 出来 的新型功能材料.该种材料能广泛应用于建筑装饰 、地铁通道 、船舶运输 、消防安全 、 室内装饰等领域[1]. 现在可见光区的长余辉材料主要分为蓝色、黄绿色和红色发光材料,其中蓝色和黄绿色材料主要以稀 土元素掺杂的硅酸盐和铝酸盐材料为主,其发光亮度和余辉时间等发光性能已达到实际应用的需要,其研 究水平也已达到成熟阶段.然而,作为一种喜庆、吉祥象征的红色光,发光材料的研究发展缓慢,无法达到实 际应用的要求.因此,寻找和合成具有优 良性能的红色长余辉材料是当今研究的热点课题,各国研究人员 对红色发光材料进行 了大量 的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笔者根据发光基质 的不同,对 目前长余辉红色发 光材料的研究进行了综述 。分析了各类红色发光材料的研究现状,并对今后红色发光材料的发展趋势进行 了展望 . 1 各种发光材料的研究现状 1.1硫化物体 系 作为第一代红色长余辉发光材料的CaS:Eu ,发光性能不佳,研究者为了提高硫化物型发光材料的发 光特性,进行了大量的实验和研究 ,其中研究最多的是通过改变激活剂引入新的陷阱,从而延长余辉时间. 例如,贾冬冬[2等研究了Tm3+作为激活剂引入新的陷阱能级,进而改变电子空穴转移机制,使基质空穴的 浓度降低,减缓了跃迁速度,延长了余辉时间.张英兰 等人的研究表明,Dy3+和Er3+的加入可使Ca, :Eu 的余辉时间变长,发光亮度增加,主要是由于Dy3+和Er3+均具有复杂的电子能级结构,Dy3+和Er3+的共掺杂更 有利于光能的吸收并发生最佳的能量传递.除此之外 ,在碱土金属硫化物基质 中。Mn:+的发射带与 Eu“的吸 收带基本上重叠在一起 ,掺人 Mn2+~ Eu舢的发光具有明显的敏化和增强作用. 近年来,人们又提出了利用材料包膜、改进制备工艺等手段来克服硫化物体系易潮解、化学稳定性差 的缺点.戴国瑞Ⅲ等首次提出利用旋涂乳胶热分解SiO:包膜技术,提高SrS:Eu2~,Er3+红色长余辉发光材料的 稳定性.郭崇峰5[等以CaaSro.-,S:Eu2+,Tm 作为基质材料,通过湿法在其表面包覆一层硅铝氧化物复合膜 ,包 覆后的荧光粉在水中放置 10h后发光强度几乎没有发生明显的变化.研究者尽管做 了很多研究和努力。但 还不能完全克服硫化物体系长余辉发光材料所存在的缺点:余辉时间短,化学稳定性差. 收稿 日期:2O09—12一l6 作者简介:李延垒 (1977一),男,河南平顶山人,河南质量工程职业学院食品与化工系教师,主要从事无机化学教育与研究. - 74 · 2O10 1.2 硫氧化物体系 新型的硫氧化物体系红色长余辉发光材料具有色度纯、发光亮度高、余辉时间长、化学稳定性好、耐辐 射性强等优点,成为近十几年的研究热点. 硫氧化物体系发光材料是以硫氧化物为基质,稀土离子为激活剂,并共掺杂一种或多种其它稀土或金 属离子以调节其初始亮度和余辉时间的一系列红色长余辉发光材料.硫氧化物体系中研究最多的是以 Y:O2S为基质的红色长余辉发光材料.近年来,关于以YO2s为基质的长余辉发光材料出现了许多新的报道. 2005年袁剑辉[6等采用痕量双掺 S 和 Gd+来改变YO2S:Eu 的发光特性,研究表明:Gd,+对 Ys+的置换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