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循环系统疾病的护理精编.ppt

发布:2018-11-02约4.99千字共39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高血压急、危、重症 恶性高血压:其特点有 发病急骤,多见于中、青年 舒张压持续≥130mmHg 肾脏损害突出,伴眼底损害 进展迅速,预后不佳 高血压危象:其特点为 在短期内,血压明显升高,以收缩压升高为主,并出现头痛、烦躁、心悸、多汗、恶心呕吐、面色苍白或潮红、视力模糊等征象 高血压脑病:其特点为 血压突然或短期内明显升高的同时,出现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 表现为:严重头痛、呕吐和神志改变,严重者可出现抽搐、昏迷 老年高血压: 是指年龄超过60岁而达高血压诊断标准者,主要为单纯收缩期高血压 血压波动大和容易发生体位性低血压:主要因压力感受器调节血压的敏感性减退所致 容易发生心、脑、肾并发症 高血压急、危、重症 治疗要点 药物治疗: 用药选择:能有效控制血压;适宜长期使用;不引起明显副作用;不影响生活质量 降压目标:有效治疗应将血压控制在140/90mmHg以下,中青年者若合并糖尿病或肾脏病变应控制在130/85mmHg以下 用药方法:轻、中型者从小剂量开始;可联合使用药物;尽可能选择长效制剂 高血压急症的处理:快速降压(首选硝普钠);快速利尿;脱水剂的应用;镇静、控制抽搐 不可与其他药物配伍; 使用输液泵调速,应避光; 配制后4h内使用; 用药不宜超过72h; 用药期间密切监测BP 治疗要点 非药物治疗:适合于各级高血压病人 合理膳食:限制钠盐摄入(6g/日),可适量增加钾的摄入量; 减轻体重:降低每日热量的摄入,减少脂肪摄入; 适当运动:每周3~5次,每次20~60分钟 其他:保持健康心态,减轻精神压力、戒烟限酒等 治疗要点 护 理 护理诊断: 疼痛:头痛: 与血压升高有关 有受伤的危险: 与头晕、急性低血压反应、视力模糊、意识改变有关 焦虑: 与高血压使躯体不适以及血压控制不满意有关。 潜在并发症:高血压危重症 护理措施 减轻引起或加重头痛的因素:如劳累、情绪激动、精神紧张、吸烟、酗酒、环境嘈杂、不规律用药等,均应避免。 指导病人使用放松术:心理训练、音乐疗法、气功疗法 避免受伤 预防直立性高血压 定期监测血压 高血压危重症的护理: 绝对卧床休息,抬高床头,避免一切不必要的活动,协助生活护理 保持呼吸道通畅,吸氧 监护心电、血压、呼吸 迅速建立静脉通道,遵医嘱及时准确给药 安抚病人情绪 1.避免长时间站立 2.改变体位时动作宜慢 3.避免用过热的水洗澡 4.不宜大量饮酒 2016-04 循环系统疾病护理 概念 构成:包括血液循环(心血管)系统和淋巴系统。 功能:血液在循环全身的过程中,把携带的氧气和营养物质输送给组织和细胞,再把二氧化碳和代谢废物运送到肺和排泄器官。 血液循环-----指血液从心脏流向全身、再从全身回到心脏的过程。 血液是存在于心脏和血管里的液体,血液总量约占体重的7-8%。 淋巴循环-----指全身淋巴液进入血管、参加血液循环的过程。 血管分为动脉、毛细血管和静脉三种。 动脉是将血液从心脏输送到身体各部分去的血管。 静脉是将血液从身体各部位送回心脏的血管。 毛细血管是连接最小的动脉和静脉之间的血管。 循环系统疾病包括心脏病和血管病, 故又叫心血管疾病,已经成为我国常见病, 居首位的死因。 循环系统的组成: 1、心脏 2、血管 3、调节循环系统的神经-体液 肺循环 是指血液由右心室进入肺动脉,流 经肺部的毛细管网,再由肺静脉流回左心房的循环 体循环 是指血液由左心室进行主动脉,再流 经全身的各级动脉、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 最后汇集到上、下腔静脉,流回右心房的循环 循环系统疾病的常见症状 心源性呼吸困难 是因心脏疾患导致的呼吸困难。最常见的病因是左心功能衰竭,也见于右心衰。 表现特点为: 劳力性呼吸困难:即活动时发生或加重,休息后缓解或消失,并可根据活动类型分级 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和心源性哮喘 端坐呼吸 心源性水肿 因心脏疾患所致的水肿。最常见的原因为右心功能衰竭、全心衰和心包填塞。 表现特点为: 最早出现的部位是身体的下垂部 呈压陷性水肿 重者延及全身,可出现浆膜腔积液 胸痛 常见病因: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梗阻性 肥厚型心肌病、急性主动脉夹层、急性心包炎、 心血管神经症等。 心悸 是一种不自觉的心脏跳动的不适感。 常见病因有心律失常、心脏搏动增强、心血 管神经症等。 心源性晕厥 是由于心排血量突然骤减或中断引起一过性脑缺血、缺氧,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