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会计》教案 第九章 财产清查.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周数 讲授时间 章、节 备注 15、16 4学时 ?财产清查 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财产清查的意义、内容、方法以及清查结果的处理。 重点内容 财产清查的内容、方法以及清查结果的账务处理。 难点 财产清查的账户设置及清查结果的账务处理 讲授内容 第九章 财产清查
第一节 财产清查的概述
一、财产清查概念
(一)概念:
财产清查是根据账簿记录,对企业的财产物资等进行盘点或核对,查明各项财产的实存数与账面结存数是否相符的一种专门方法。
(二)财产清查的作用
1.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可靠; 2.保证财产物资的安全完整; 3.促进财产物资的合理利用; 4.促使企业遵守财经纪律和结算制度; 5.促使企业对外经济往来的正常进行。
二、财产清查种类
(一)按财产清查的范围分类:
1.全面清查:
就是对所有的财产物资进行全面的清查、盘点、核对。一般在年终决算前、清产核资时,以及单位撤销、合并、改变隶属关系时进行全面清查。 2.局部清查:
就是根据管理的需要或依据有关规定,对部分财产物资、债权债务进行盘点和核对。一般情况下,对流动性较大的财产物资年内要轮流盘点或重点抽查;对贵重物资每月都要清查盘点一次;现金应由出纳员每日清点核对;银行存款每月至少要同银行核对一次。
财产清查的时间分类
1.定期清查:
是指在各个会计期末对财产物资进行的清查。这种清查可以是全面清查,也可以是局部清查。 2.不定期清查:
是指根据实际需要而进行的临时清查。它可以是全面清查,也可以是局部清查。如临时性清产核资、更换财产物资经管人员、财产发生意外损失、有关部门对企业进行会计检查等。
财产清查的执行单位分类
1.内部清查:企业内部自行组织的财产清查
2.外部清查:由上级主管部门、审计机关、司法部门、注册会计师根据有关规定对企业进行的财产清查。
二、财产清查的准备工作
(一)组织准备:
组建清查组织——制定清查计划——实施财产清查——作出清查总结
(二)业务准备
1.
2.物资保管部门的物资整理准备
3.财产清查人员的清查量具准备
财产清查的内容和方法
一、货币资金的清查
(一)库存现金的清查
1.清查方法——实地盘点法。
2.清查手续——填写“库存现金盘点报告表”。(重要的原始凭证)
1.清查方法:与银行“对账单”核对。
2.清查手续:若存在“未达账项”,应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
3.未达账项:
如果调节后余额双方相等,一般说明双方记账没有错误;如果双方余额不相等,则表明记账有差错,应进一步查对,找出原因,更正错误的记录。
应当注意的是,未达账项不是错账、漏账,不能根据余额调节表作账务处理,双方账面仍保持原有的余额,待收到有关凭证后再进行记账处理。
二、存货的清查
存货的清查方法通常有两种:
(一)实地盘点法
实地盘点法是对各项实物通过逐一清点,或用计量器具确定其实存数量的方法。大部分财产物资采用此法。
(二)技术推算法
技术推算法是通过量方、计尺等技术方法推算有关财产物资实有数量的方法。它适用于大量成堆难以逐一清点的财产物资。
三、固定资产的清查
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固定资产的清查。(P.151)
四、应收、应付款项的清查
(一)清查方法:询证核对法。
(二)清查手续:应填写“往来款项对账单” P.151)
第三节 财产清查结果的处理
财产清查结果处理的内容
(一)财产清查结果的基本含义
(二)处理原则:应按照有关财务会计制度的规定进行处理。
(三)主要步骤:
1.核准金额,查明差异原因,提出处理意见。
2.调整账簿记录,做到账实相符。
3.报经批准后,编制记账凭证登记入账,予以核销。
(一)库存现金清查结果的账务处理
库存现金清查结束后,应及时填制“库存现金盘点报告表”,并有清查人员和出纳人员签名或盖章。如果有长款或短款,应根据“库存现金盘点报告表”及时进行账务处理。具体处理方法如下:
1.现金长款:
1)发现长款时:
贷: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
(2)期末结账前查明原因,报经批准后:
贷:其他应付款——××单位或个人 (应付数)
(无法查明原的)
2. 现金短款:
1)发现短少时:
贷:现金
(2)期末结账前查明原因,报经批准后:
——××单位或个人
——现金短缺(无法查明原因的)
(二)存货清查结果的账务处理
1.存货盘盈:
借:原材料、库存商品 等(同类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