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国传统文化继承和发展.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论中国传统文化继承和发展
传统文化就是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世界各地,各民族都有自己的传统文化。中国的传统文化以儒家为内核,还有道教、佛教等文化形态,包括:古文、诗、词、曲、赋、民族音乐、民族戏剧、曲艺、国画、书法、对联、灯谜、射覆、酒令、歇后语等。
1~国家角度:加强文化教育 强化文化氛围熏陶!同时大力发展生产力 提高我国综合国力 文化与经济相交融 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和国际竞争力 从而保护发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 积极申请文化遗产保护 使其得到更好的保护和关注
2~政府角度:积极履行好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职能!积极宣传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3~作为中华优秀子孙 我们更要担任起振兴中华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优秀文化的重任 不断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注入时代精神与气息 使其更符合文化发展方向 将传统文化发张为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的大众文化 使其永葆活力!传统文化的缺失
忠孝仁义信礼智勇
何为忠孝仁义?何为信礼智勇?现在只有在台北的大街看路牌才能见到它们了。“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之道要维护的那个轶序不再回来,也切断了我们与“忠孝仁义”的关联。“信礼智勇”好歹还是一个各社会通用的生存哲学和基本要求,但我们嫁接了西方的价值理念,在儒家的词语外壳下,内涵不再。
古人曾把道德修养视为人生的终极追求,不过,在全球化的今天,个人奋斗、快乐、自由通通比道德来得重要;现在的孩子还有很多别的事要忙。
【四书五经】
从前,作为书生15岁之前便要把四书五经烂熟于心,几乎都是群“拜经教”,他们对经典的了解,足以让今天的古代文学博士生绝望。1912年1月19日,当国民政府第一任教育总长下令“小学堂读经一律废止”的时候,这是一个解放思想的壮举;作为后果,近一个世纪后,已经没有多少人回答得出来什么是四书五经了。孩子对以《大学》、《中庸》、《论语》、《孟子》;《易经》、《尚书》、《诗经》、《礼记》、《左传》为代表的古代中国的支柱思想体系,一头雾水。现在,舒乙在北京创办了一家现代私塾馆,专门教授四书五经。
关于传统文化的缺失
造成今日之中国国民素质不高或者传统文化缺失的主要原因,我想应该至少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
第一个,也许就是大多数人都要提到的中国的经济条件滞后,泱泱大国,在国民教育上的投入显然是远远不够的,这在很大程度上拉大了中国国民与 其他文明国家公民间的差距,这种差距倒不是先天就决定了的,只不过我们效法的是西方的文明,我们在许多方面追赶他们,要适应他们的文明规则,这自然就显出 了差距,也必然有个适应的过程。
第二个,传统文化没有得到很好的继承和发扬。毫无疑问,中国上下五千年文明给后代留下了无穷无尽的财富,包括传统文化、精神文明的精髓,但是为什么在现代 中国人的身上随着一代一代更替,这种传统精神的影子越来越模糊了呢?其实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开放、文明的国度,这一点在唐宋之前尤为明显。真正的固步自 封、冥顽不化只是从程朱理学被统治者疯狂推广、驯化民众之后才开始。整个国家对世界的不了解,自然就跟不上文明的步伐。此后,在上个世纪之初轰轰烈烈开展 地新文化运动中,对于封建的、愚昧的理学和落后的礼教发起进攻是正确的,但是此过程中对儒家思想、传统文化的全盘否定和摒弃却是不够明智的。此后,直到现 在,将近一百年过去了,生活在现代的人们才发现儒家思想、传统文化中华民族薪火相传的宝贵财富,是我们这个民族的血脉,是我们这个民族的脊梁,没有了深厚 的传统文化,我们会变得野蛮、愚昧,缺少了对传统的了解和认识,我们将变得浅薄、无知。而此时的我们,的确已经快把老祖宗的好东西败光散尽了,危险啊!
第三个,民族缺乏信仰。实际上,这个问题是由第二点引发的。中国在唐宋以前是个对各种宗教、信仰兼收并蓄的国家,佛教、伊斯兰教等在中国历史上的发展、演 变就是很好的例证,这其中当然也包括中国自己的宗教:道教。不论哪个宗教,其实不可避免地要被政权所利用,撇开这一点不谈,无一例外,这些宗教在信徒的教 化上都是要求向善的。但是随着明清以来时局的动荡更替,宗教在中国政权中心的作用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挥,几百年来以来的中国统治者和领导人都没有过多强调宗 教的作用,应该说,对宗教,始终还是保持着相对的谨慎。时至今日,中华民族缺少了一种类似于西方基督教一样的共同的民族信仰,而关系到国民的思想道德、精 神文明的培养重任,又落到了本已负重累累的政府肩上,无形中给了政权巨大的压力。宗教是对人的精神和心灵的洗礼,宗教从来都是和政权结合在一起的,或为政权所用,或者本身就是政权的一部分,其实这本无可厚非,缺少了宗教来教化民众,国家政权只有通过其他方式来改良社会、倡导新风尚,而这个任务,却是十分的艰巨。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