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第七章数组》公开课件(设计).ppt

发布:2019-10-28约1.49万字共69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七章 数组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让同学了解数组的概念及用途,掌握一维数组、二维数组及字符数组的定义、初始化及数组元素的应用方法,掌握字符串处理函数的使用方法。 内容提要 (1)一维数组 (2)二维数组 (3)字符数组与字符串 教学重点 本章重点 (1)一维数组与二维数组的定义、初始化及数组元素的引用 (2)字符数组的定义、初始化及数组元素的引用 (3)字符串处理函数的使用 本章难点 (1)数组下标与数组长度的区别 (2)字符串与字符数组的区别 课程引入 数组的概念 数组定义的通用格式 7.1 一维数组 例如: int a[10]; float score[5]; “数据类型”:是数组元素的数据类型。 “数组名”: 遵循C语言标识符规则。 “常量表达式”:表示数组中有多少个元素,即数组的长度。它可以是整型常量、整型常量表达式或符号常量。 7.1.1 一维数组的定义 数组定义1: #define N 10 …… float score1[N], score2[N]; int num[10+N]; char c[26]; 数组在内存的存放 数组下标从0开始。 一维数组的数组元素在内存里按顺序存放。 数组名代表数组的首地址,即score的值与score[0] 的地址值相同。 7.1.2 一维数组元素的引用 格式: 7.1.2 数组元素的引用 说明: ① 下标从0开始(下界为0),数组的最大下标(上界)是数组长度减1。 例如: int a[10]; scanf (%d,a[10]); /* 下标越界 */ 7.1.2 数组元素的引用 7.1.3 一维数组的初始化 初始化:在定义数组时给数组元素赋初值。 7.1.4 一维数组应用举例 【例7.1】将10个人的成绩输入计算机后按逆序显示。 #define N 10 main( ) { int i;float score[N]; for (i=0; iN; i++) scanf(%f,score[i]); for (i=N-1; i=0; i--) printf(%6.1f\n,score[i]); } 【例7.2】输入5个整数,找出最大数和最小数所在位置,并把二者对调,然后输出。 思路: 求最大/小值采用打擂台的方法。 定义一维数组a存放被比较的数。 定义变量max:最大值, min:最小值, k:最大值下标 , j:最小值下标 。 各数依次与擂主进行比较, 若a[i]max 则: max=a[i]; k=i; 否则判断: 若a[i]min 则: min=a[i]; j=i; 当所有的数都比较完之后,将a[j]=max; a[k]=min; 输出a数组。 例7.2 程序 main( ) { int a[5],max,min,i,j,k; for(i=0; i5; i++) scanf(%d,a[i]); min=a[0]; max=a[0]; j=k=0; for (i=1; i5; i++) if (a[i]min) { min=a[i]; j=i; } else if (a[i]max) { max=a[i]; k=i ; } a[j]=max; a[k]=min; for (i=0; i5; i++) printf(%5d,a[i]); printf(\n); } 【例7.3】冒泡法排序(从小到大)。 冒泡法排序(续) 从上述过程可以看到:n个数要比较n-1趟,而在第j趟比较中,要进行n-j次两两比较。 例7.3 程序代码 #define N 6 main( ) { int a[N]; int i,j,t; for (i=0; iN; i++) scanf(%d,a[i]); for (j=1; j=N-1; j++) /*控制比较的趟数 */ for (i=0; iN-j; i++) /*两两比较的次数 */ if (a[i]a[i+1]) { t=a[i];a[i]=a[i+1];a[i+1]=t; } printf(The sorted numbers: \n); …… } 【例7.4】 选择法排序(从小到大) 以6个数:3、7、5、6、8、0为例。 思路: 第一趟:将第一个数依次和后面的数比较,如果后面的某数小于第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