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2013年《扬子晚报》高考报道研究的开题报告.docx
2009--2013年《扬子晚报》高考报道研究的开题报告
一、研究背景
高考作为中国教育考试制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备受关注。每年高考期间,媒体都会对考场情况、分数线、高校招生等进行广泛的报道,而其中以地方性报纸的高考报道为主要来源。《扬子晚报》作为江苏省重要的地方性报纸,对江苏省高考的报道有着广泛影响力和社会认可度。因此,本研究拟以《扬子晚报》2009-2013年的高考报道为研究对象,依托媒体学、新闻学理论和方法,分析和梳理《扬子晚报》的高考报道内容和形式,为了解地方性报纸高考报道的特点、作用和问题提供参考和借鉴。
二、研究目的
1.提取《扬子晚报》高考报道的主题和话语,分析高考报道的报道内容和报道形式;
2.探讨《扬子晚报》高考报道的意义、作用和价值,分析地方性报纸高考报道的特点和局限性;
3.分析《扬子晚报》高考报道的公共性、多样性、观点性和社会性等方面的特点和变化。
三、研究内容
1.对《扬子晚报》2009-2013年的高考报道进行文本分析,提取关键词和主题,在语篇层面分析报道的表述方式和报道的形式;
2.分析报道的结构、主旨、阐述方式和语言特点等,考察报道内容在不同年份的变化;
3.从媒体生态、意识形态、文化传媒等角度出发,分析《扬子晚报》高考报道的形象塑造、社会话题的塑造和角色定位等;
4.通过对《扬子晚报》高考报道数据的统计和分析,研究其报道的趋势和变化,对高考报道的发展动态进行分析和推测。
四、研究方法
本研究主要采用的是文献研究和内容分析方法。通过对《扬子晚报》2009-2013年的高考报道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揭示地方性报纸高考报道的语言特点、表述方式、报道形式等方面的特点和变化,从而反映出地方性报纸高考报道的作用和问题。
五、研究意义
通过本研究,可以了解地方性报纸在高考报道中的作用和表现,为进一步提升地方性报纸高考新闻报道的适应性和针对性提供参考和借鉴。同时,本研究所形成的高考报道的分析和结论,也对高考新闻媒体的发展和变化有一定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