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唯物主义课件-高考政治二轮复习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pptx
必修4《哲学与文化》;专题九历史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物质;;;;;;;;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2.社会发展的基本矛盾;3.社会历史的主体的原理及方法论
(1)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历史的主体——原理角度;3.社会历史的主体的原理及方法论
(2)群众观点与群众路线——方法论角度;
考点1理解价值观对人们行为的导向作用
①价值与人的价值71
含义
评价;;
考点2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最持久、最深层的精神力量)
①内涵75第一段
②要求75第三段+相关链接;
考点3解析价值观差异与冲突产生的社会根源,能够进行合理的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
①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75
②特点:
a.社会历史性77
b.阶级性77
c.主体差异性78
③方法论(两个目标题+具体内容)
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76
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78;
考点4探寻实现人生价值的条件和途径
①弘扬劳动精神实现人生价值(根本途径)79
②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客观条件)81
③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主观条件)82;1.正确认识人的价值;2.准确把握价值观;;3.全面理解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4.人生价值的创造和实现;典例分析;;典例分析;;典例分析;;;;典例分析;;典例分析;;典例分析;;典例分析;;(2025.1浙江首考)我国林业已逐步从粗放式经营向集约化发展转变。原有的家庭承包经营由于林地规模小与碎片化,制约了林业规模化生产和高质量发展。某地坚持承包权微调,经营权灵活调整,采取成片托管、零星赎买、差价交换等形式,实现以村民组为单位的整组山场置换,将零散“小山”换成连片“大山”,达到了减少地块、整合连片的目的,推动了林地集约化整合、规模化经营,提高了经营效率。该地从产业最底层实现变革,为产业振兴注入新活力,保障了林农切身利益。
结合材料,运用“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的知识,说明该地为什么要开展“小山”变“大山”的改革。(6分);;;(2024福建卷)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法者,治之端也。”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材料新时代的中国,跃上新起点,面对新挑战——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之重前所未有,矛盾风险挑战之多前所未有。在这关键的历史时段,习近平总书记创造性地提出关于全面依法治国的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实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的重大突破、重大创新、重大发展,对发展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作出重大原创性贡献,形成了习近平法治思想。习近平法治思想指引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为创造经济快速发展、社会长期稳定的奇迹提供了有力保障。
运用历史观的基本问题知识,对材料加以分析。(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