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职计算机类大学生就业现状及发展前景的调查研究[权威资料].docx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关于高职计算机类大学生就业现状及发展前景的调查研究
[ 权威资料 ]
关于高职计算机类大学生就业现状及发展前景的调查
研究
在全国的高职院校中 . 计算机专业开设的比价普遍,毕业生人数也较多。然
而,高职计算机专业毕业生的就业质量普遍不高。一方面是用人单位的高薪诚聘,
IT 相关职位常年处于招聘热门职位前列 ; 一方面是高职计算机专业求职者的无业可
就,计算机专业人才是短缺还是过剩 ,
针对以上现象,为了更好的了解企业对计算机人才的需求方向,我们从 2012
年 4 月份到 10 月份期间,采用问卷调查和走访方法深入企业,对石家庄高新区的近 60 家相关企业的企业进行了调查。并进一步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意
见,以便为提高本专业的办学水平提供依据。现将调研情况总结如下:
一、当前高职计算机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
( 一) “竞争大 工资低 形势严峻”
大部分的高校都开设了计算机类专业,该类专业毕业生总体数量大。面对蜂拥
而至的求职者,用人单位普遍提高了门滥和降低了工资。根据调研统计,部分企业
过分强调高学历和工作经验等,这对高职毕业生来说是一道无法逾越的门滥。已经
参加工作的毕业生工资偏低,比如从事网站方向的,工资水平大部分在 1500-2000
之间,软件编程的毕业生工资相对较高在 3000 元以上。
( 二) “需求大 发展主趋势 前景仍然乐观”
我国的 IT 行业发展比较滞后,造成短期内计算机类专业相对就业难的大气
候。但是 IT 人才供不应求仍是世界范围的现象,随着中国和其他发达国家合作的
加强,全球新一轮的产业正在推动我国向着 IT 强国的转变。据测算我国发展信息
产业每年至少需要 100 万人以上,因此 IT 行业是朝阳专
业,在未来有很大的发展前景,计算机学生要找准方向,积极应对。
二、影响计算机专业毕业生就业的几个因素
一方面是用人单位的高薪诚聘,人才缺口很大,一方面是高职计算机专业求职
者的就业难。计算机专业人才是短缺还是过剩 , 经过调研认为原因在于 : 学校教育与
市场需求脱节 ; 学生的素质和能力水平不够高,就业观念陈旧等。
( 一) 动手实践能力普遍差
大多数学生都忙于应付考试、考级、考证上,实践环节不够。根据调研结果,
大部分企业反映很多学生只会基本的操作,不能把知识灵活用于实践中。很多企业
必须对毕业生进行岗前培训才能上岗,这就造成部分企业不喜欢招收毕业生,而是
偏重有经验的从业人员。企业希望应聘的学生具有熟练的应用技能,希望学生有研
发思路,因此动手实践能力差是计算机专业大学生就业的最大障碍。
( 二) 市场需求与校园教育存在着一定程度的脱节
经过调研,企业和毕业生普遍反映高校的课程设置和知识体系跟不上 IT 行业
的发展要求。毕业生从业后发现需要面对新的技术新的应用,都是大学没有接触到
的,压力很大。现在为数不少的高校教材更新慢,新知识、新技术很难快速进入课
堂。同样,高校里为数不少的计算机老师多年来工作仅限于课堂教学,没有更多的
实战经验, 由此师资不能及时更新知识结构, 跟紧计算机科学前沿的发展。这也
是影响计算机专业大学生就业的一大障碍。
( 三) 毕业生就业观念和就业难的关系
部分毕业生的就业观念陈旧,期望值过高,不是先就业,后择业,而是互相攀
比、讲条件,从而出现就业难。不少学生幻想一步到位,求职定位不当。不少学生
幻想高工资高待遇,而不考虑能不能胜任的问题。
三、提高计算机专业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的相应对策
针对以上情况,现从高校和学生自身两个方面来提出相应的对策。
( 一) 学院方面
以市场为导向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同时重视实践,鼓励创新,建立专业核心技能培养为目标的多种形式的实践实习教学与培训基地。
紧跟社会发展步伐,高校要树立以市场为导向的人才观和发展观,进一步加大学科课程的改造力度。一方面更多的引进外聘老师和本校老师要进行培训,及时向学生传播最新知识,有选择地增设些新课程。另一方面组织学生在校内参与到课题或项目研发中来,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
以产学研合作为龙头,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培养。
建立校外实习基地,聘用双师型教师、共建实验室等,打造富有实践经验和技
术开发能力的师资队伍,用教学和科研两种手段使学生在“真刀实枪”的训练中提
高技术创新能力。学生到产学研合作单位顶岗实习,锻炼技能。
开展职业技能培训。适时地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克服人才市场需求与校园教育存在着一定程度的脱节问题。
加强对学生的就业指导。帮助大学生树立先就业、再择业的就业观念,指导学生做好学业和职业生涯设计。
( 二) 个人方面
审时度势,及时调整就业期望值。高职毕业生当下要调整就业思路,树立“先就业求生存,后择业谋发展”的思想,用长远的眼光看待就业,不要幻想一步到位。高职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