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常用字部件规范在识字教学中的应用研究1[整理].doc

发布:2018-09-18约1.27万字共17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目 录 常用字部件规范在识字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一、应用背景及意义 二、同类课题研究综述 三、应用研究内容 (一)应用研究内容简述 1.术语和定义 2.《基础教学用现代汉语常用字部件表》部件拆分及命名规则 (1)部件拆分规则 (2)部件名称命名规则 3.《基础教学用现代汉语常用字部件表》使用规则 (1)表中所列部件是对汉字拆分下限的规定,教学中对每个汉字分析时,不宜再行拆分。 (2)《汉字统一部首表(草案)》中仍有理据的合成字,教学时也可再行拆分,但拆分下限不能超出本部件表范围。 (3)有理据的交重成字部件,在教学时可以拆开讲解。 (4)在指导书写时,对部件表中未包含的部分,可以灵活描述。 (5)在称说某些部件时,可以按照习惯儿化。 (6)表中双重称说的部件,建议优先使用语音称说。 (二)应用研究实施操作 A.应用研究方法 B.应用研究实施操作案例 C.实施操作注意事项: 四、研究步骤 五、本课题的研究价值及存在的问题 附件: 1.《常用字部件规范在识字教学中的应用初探》 罗利省 王国锁 2.《井底之蛙》教案 杨晓露 杨相品 3.《基础教学用现代汉语常用字部件表》 常用字部件规范在识字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浙江省台州市三门县海游镇中心小学课题组 执笔 胡为柱 一、应用背景及意义 笔者识字教学20几年,至今还留下一个难以解开的结,214个部首的名称可以从《现代汉语词典》或《新华字典》中查到,但除此之外的部件名称却未能叫出一个,导致教师教也糊涂,学生学也糊涂。要想解开这个结,我们可以利用2003.11.13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的《基础教学用现代汉语常用字部件规范》(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常用字部件规范》)这一资源。比如,人们经常写错的“临”字,就可拆分为“〢”(两竖),“”(临字角)和“”(临下角)三部分,这样的拆分有规律,名称也形象,记忆方便。要是教师能利用《常用字部件规范》这一资源去进行识字教学,部件名称叫也顺口,记也方便,我们学生的错别字也可能会少发生。 低段(一二年级)的重点是识字教学,初学汉字的人由于缺乏对汉字部件的结合能力,常将笔画看成孤立的单位,造成记忆单位过多。人的短记忆受一定空间的限制,复杂的形态化成过于简单的形态,就会较多地占据记忆的工作时间,影响记忆容量。因此,如果采用笔画教学,就造成记忆单位过多,如“操”,按笔画,共有16笔,学生还要记住笔画与笔画的联接与位置,而按部件理论分析,“操”可以分为“扌—口— 口— 口— 木”5个部件,记忆单位减少了70%,提高了记忆效率。据统计,每个汉字的平均笔画数为7,而每个汉字的平均部件为2。3。既然记忆单位越少越好,何不采取整字教学,把一个字作为一个记忆单位,利用部件原理,使字与字之间建立一定的联系,体现汉字的系统性,为汉字结构分析,字源分析,形旁声旁分析提供基础。 部件理论虽然不能解决汉字教学的一切问题,但它在低年级学生初识汉字的阶段,对消除畏惧感,掌握汉字结构规律,还是十分有效的。所以合理利用部件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 二、同类课题研究综述 汉字的音、形、义教学,最难的、最基础的还是形的教学,因为音、义问题,学生会在今后的阅读实践中会逐步得到解决的。所以,用传统识字教学与现《常用字部件规范》应用研究教学进行比较是解决字形教学这一难点的关键。 目前的识字教学大都沿用《现代汉语词典》或《新华字典》部首目录的名称进行教学。其实,严格来说,汉字应该是一个或一个以上的部件组成的,而部首只是部件的一部分。这一点从《现代汉语词典》或《新华字典》收录的部首只有214个,而〈常用字部件规范〉收录的部件有540个就可以看出。 传统识字教学对除部首外的部件,其术语定义、部件拆为及命名规则不规范,只凭教师的理解各显神通,或拆分过细,或用形近字比较等,造成学生识字率降低,错误率提高。而用《常用字部件规范》的术语定义、部件拆分及命名规则进行教学就不会出现这种现象。例如:裹——拆分为“衣、果”不拆分为“亠”、“果”、“”;体现形声字规律,焦急哦按时教学有根据,学生好记易懂。又如:“第”中的“”为“弟省”;学生是在学了“弟弟”的“第”字后,记住了“”(“弟省”)这个部件的基础上,学“第”的。“”这个名称为学生提供了记忆的依据,也为教师提供了规范的教学术语,一举两得。 ———————————————————— 主持人:胡为柱 课题组成员: 罗利省 王国锁 杨相品 杨晓露 实践证明,字形整体部件识记效率大于部分零件识记效率。如“第省”这个部件,分成“弓”“丨”“丿”三个零件记就费事,而用一个“”部件记就省事得多。《常用字部件规范》收录的部件是构成汉字最基本的整体单位。可见,应用《常用字部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