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资格考试历年题库-防爆电气检查工.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防爆电气检查工
一、填空题
1.安全生产法于2002年6月29日由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28次全体会议通过,同日由国家主席江泽民签发命令予以公布,于2002年11月1日起施行。
2.矿山安全法于1992年11月7日由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28次全体会议通过,由国家主席以第65号命令发布,自1993年5月1日起施行。这是建国以来第一部矿山安全法。其立法目的是:为了保障矿山生产安全,防止矿山事故,保护矿山职工的人身安全,促进采矿业健康发展。
3.煤炭法于1996年8月29日由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21次会议通过,国家主席签发第75号命令,于1996年12月1日起施行。
4.煤矿安全监察条例于2000年11月7日以国务院第296号命令颁布,于2000年12月1日起施行。共有五章50条。
5.煤矿安全规程于2004年11月3日由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发布,自2005年1月1日起施行。
6.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于2004年1月7日由国务院第34次常务会议通过,并于2004年1月13日由温家宝总理签发命令实施。
7.防爆电气设备的操作和维护人员必须认真执行岗位责任制和操作规程。
8.对局部通风机实行专用变压器、专用开关、专用线路供电来保证供电的连续性,不间断地向掘进工作面通风。
9.矿井通风方式有:一、中央式二、对角式三、混合式。
10.电气设备的允许最高表面温度。表面可能堆积粉尘时为1500C;采取防尘堆积措施时为4500C;防爆电气设备使用的环境温度为20—400C。
11.电气设备与电缆的连接应采用防爆电缆接线盒,电缆的引入引出必须用密封式电缆引入装置,并应具有防松动、防拔脱措施。
12.防爆电气设备如果采用塑料外壳,须采用不燃性或南燃性材料制成,并保证材料表面的绝缘电阻不大于1×109欧姆,所以,积聚静电,还必须承受冲击试验和热稳定试验。
13.防爆电气设备限制使用铝合金外壳,防止其与锈铁摩擦产生大量热量,避免形成危险温度。
14.防爆电气设备,必须经过国家指定的防爆试验鉴定。
15.失爆是指电气设备的外壳失去了耐爆性或隔爆性。
16.煤电钻插销的电源侧应接插座,负荷侧应接插销,如接反即为失爆。
17.井下保护接地系统:由主接地极、局部接地极、接地母线、辅助接地母线、接地导线和连接导线等组成。
18.低压电动机的控制设备,应具备短路、过负荷、单相断线、漏电闭锁保护装置及远程控制装置。
19.用螺栓紧固的隔爆面,同一部位螺栓、螺母规格不一致,钢紧固螺栓拧入螺母的深度小于螺栓直径。
20.井下电气开关密封圈没有全套在铠装电缆铅皮上,或与铅皮之间有其它扎物的,或与铅皮的间隙大于1mm的。进线嘴与密封圈之间没加金属垫圈的,压叠式线嘴压紧电缆后压扁量超过电缆外径10%的属于“失爆”。
21.接地网上任一保护接地点的接地电阻值不得超过2欧姆。每一移动式和手持式电气设备至局部接地极之间的保护接地用的电缆芯线和接地连接导线的电阻值,不得超过1欧姆。
22.安全管理体制“四位一体”是指:(企业负责)、(行业管理)、(群众监督)、(国家监察)。
23.安全日常巡回检查七个字是指:一查、二帮、三停、四追、五回、六蹲、七处。
24.隔爆型电器设备的标志为(d)。
25.井下的有毒有害气体有甲烷、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硫化氢、氨气、二氧化氮、二氧化硫等。
26.当电器设备可能堆积煤粉时,最高表面温度不应超过150℃。
27.矿井主要通风设施有风门、挡风墙、调节风窗、测风站。
28.电器设备接地的目的是为了保证(人身安全)和防止(漏电)产生火花。
29.局部通风有压入式、抽出式、混合式三种。
30.排放瓦斯需坚持限量、停电、撤人警戒三个原则。
31.煤矿常用的低压交流电压等级为36V、127V、220V、380V、660V、1140V。
32.电力用户的分级一般分为三级;城郊矿的主扇风机、主排水泵房、副井提升绞车为一级用户;主提升绞车为二级用户。
33.隔爆型电气设备的结合面的长度、间隙、和加工精度是决定隔爆性能的重要参数。
34.橡胶老化表现为出现龟裂、发粘、硬化、软化、粉化、变色、长霉等现象。
35.电路放电通常有三种形式:火花放电、弧光放电、辉光放电。
36.电机风扇距风扇罩的最小距离为1mm,最大不得超过5mm。
37.隔爆设备的隔爆原理为法兰间隙的熄火作用和冷却作用。
38.矿山企业对供电的要求应做到:安全性、可靠性、技术合理性、经济性。
39.配电系统继电保护装置每6个月检查整定1次;负荷变化时应及时整定。
40.罗纹隔爆结构罗纹的最少啮合扣数为5扣。
41.“包机制”是指对所负责的设备包运转、包维护、包管理、包检查检修的制度。
42.贯彻煤矿安全生产方针应做到管理、装备、培训并重的原则。
43.防爆电器设备,在入井前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