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生理学第一章_培训课件.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 CO2:叶片内部低的CO2分压可使气孔张开,高的CO2则使气孔关闭。温度和光照很可能是通过影响叶内CO2浓度而间接影响气孔开关的。 ◇温度:在一定温度范围内气孔开度一般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在25℃以上时气孔开度最大,30-35℃时开度会减小。低温下开度减小或关闭。 ◇ 叶片含水量:白天剧烈蒸腾时失水过多,气孔关闭。雨天叶片含水过多,表面细胞体积膨大,挤压保卫细胞,使气孔关闭。叶片水势降低时气孔开度减小或关闭。 ◇ 风:大风可能加快蒸腾作用,使保卫细胞失水过多而促进气孔关闭。微风有利于气孔开放和蒸腾 ◇ 植物激素:细胞分裂素促进气孔开放,而ABA促进气孔关闭。干旱时根产生的ABA向上运输到地上部,促进保卫细胞膜上K+外流通道开启,向外运送的K+量增加,使保卫细胞水势增大而失水,从而促进气孔关闭 6、影响蒸腾作用的内外因素 第五节 植物体内水分的运输 一、水分运输途径 二、水分沿导管和管胞上升的动力 三、植物体内水分的再分配 一、水分运输途径 土壤 根导管 茎、叶导管 气孔 下腔 大气 1、经死细胞运输(木质部) 2、经活细胞运输 二、水分沿导管和管胞上升的动力 蒸腾拉力、根压 蒸腾--内聚力--张力学说 蒸腾拉力 重力 根压 水分上升的动力:根压和蒸腾拉力 水分上升的原因:蒸腾—内聚力—张力学说 (1)水柱有张力,(0.5-3MPa) (2)水分子间有较大的内聚力(20 MPa),内聚力>张力 (3)水分子对导管壁有很强的附着力 三、植物体内水分的再分配 植物缺水时体内水分重新分配,幼嫩器官、叶片争夺水分强,老叶先干枯死亡,是植物的适应性。 第六节 合理灌溉的生理基础 一、作物的需水量 二、水分临界期 三、农作物的灌溉指标 一、作物的需水量 1、不同作物需水量不同 2、同一作物不同品种需水有差异 3、同一作物不同生育期需要的水量不同 二、水分临界期 植物一生中对水分缺乏最敏感,最易受到伤害的时期。 花粉母细胞四分体形成期 小麦:①分蘖期 ②幼穗分化期 ③灌浆期 玉米: 开花-乳熟期 豆类: 开花期 棉花: 叶片展开期 果实: 果实增大期 三、农作物的灌溉指标 1、土壤含水量 2、形态指标 3、生理指标 ⑶细胞间水分移动 ⑷不同植物,不同器官Ψw、Ψπ之间 的差异 A -0.8 B -0.6 C -0.4 例如: 将一个细胞放入渗透势为-0.2MPa的溶液中,达到动态平衡后,细胞的渗透势为-0.6MPa,细胞的压力势等于多少? 有一为水分充分饱和的细胞,将其放入比细胞液浓度低100倍的溶液中,则其细胞体积( ) A、变大 B、变小 C、不变 第三节 植物根系对水分的吸收 根系吸水的途径 根系吸水的动力 影响根系吸水的土壤条件 根系吸水的主要部位-根毛区 冬黑麦: 生长4个月后根总面积为枝叶总面积的30倍,每天长出的新根为11万5千条,根毛1亿1千9百万条,连接起来88公里。 一、根系吸水的途径 1、质外体途径(Apoplast pathway) 质外体(Apoplast): 由细胞壁、细胞间隙以及木质部导管所构成的一个连续的整体。 不包括细胞质,对水分运输的阻力小。 2、跨膜途径(Transmembrane pathway) 3、共质体途径(Symplast pathway) (1)共质体 (Symplast):细胞的原生质体通过胞间连丝所构成的连续的整体。 对水分运输的阻力较大。 (2)凯氏带(Casparian strip) 皮层 中柱 图1-5 根部吸水的途径 木质部 韧皮部 凯氏带 内皮层 质外体途径 表皮 根毛 细胞途径 (共质体和跨膜) 凯氏带 共质体和质外体途径 二、根系吸水的动力 1、根压(Root pressure) ----主动吸水 由于根系的生命活动而产生的根系吸水的动力。 本质是水势差,由土壤溶液到根系木质部导管。 (1)伤流现象(Bleeding)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