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动物攻击行为研究.ppt

发布:2017-08-19约4.81千字共28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 动物攻击行为的研究分析 主要内容 1、相关概念 2、研究动物攻击行为的目的及意义 3、根田鼠攻击行为模式及其进化稳定对策研究 ★攻击行为(aggressive behavior): 同种动物个体之间因争夺食物、配偶、领域 或巢区而发生的相互攻击,是多种因子引起的一 类空间行为(spacing behavior)。 ★仪式化非伤害行为(ritualized no n-injurious behavior ): 在每场争斗中,动物采用有限战争的策略,很 少使用致命性的武器,常以获胜者占优势地位、失 败者退却而告终,争斗双方无一遭受致命的创伤或 死亡,即使在争夺很有价值的资源时亦如此。 研究目的及意义: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对动物福利进行关注, 对于群养动物来说,攻击行为会给受到攻击的动物造成不良后果,从而带来比较明显的福利问题。为了改善动物的生存状况及提高畜牧业的科学管理水平,应采取措施减少群养动物之间攻击行为的发生。 ★前言 ★研究区概况 ★实验方法 ★结果 ★讨论 根田鼠攻击行为模式及其进化稳定对策研究 本研究试图应用进化稳定对策理论的鹰-鸽(Hawk-Dove)对策模型分析根田鼠(Microtus oeconomus)的攻击行为模式,探讨根田鼠种群攻击水平变化与捕食和食物的关系,旨在检验捕食和食物交互效应能改变田鼠类动物攻击行为格局及对策模式的假说。 前言 ★进化稳定对策(evolutionarily stable strategy,ESS) 理论: (Maynard Smith和Price) 当种群内所有个体都采取某对策后, 若其它对策 者不能侵入该种群,则该对策在进化上是稳定的。 ★ESS的基本特征:不可侵蚀性 ★如果一个群体能够消除任何小突变群体的侵入,那 么就称该群体达到了一种进化稳定状态。 研究区概况 中国科学院海北高寒草甸生态系统定位站 ★位置:北纬37°29′~37°45′,东经101°12′~ 101°33′,位于祁连山东段冷龙岭南麓,大通 河河谷西北部,海拔3200~3400m。 ★气候:高原大陆性气候,冷暖季之分,温度年差较小, 日差悬殊,太阳辐射强烈,年平均气温约为 -2℃,年降水量为500mm。 ★植被:高原地带性和山地垂直地带性,由高寒草甸、 高寒灌丛及沼泽植物组成。 实验方法 1、野外围栏设计:垂穗披碱草草甸的弃耕地 2、实验动物攻击行为的测定程序 3、Hawk-Dove对策模型的构建:建立根田鼠种群成 年雄体攻击行为的盈利矩阵,并求其ESS解。 围栏设计: ★围栏总面积为12000㎡,由8个1500㎡(50m×30m)小栏组成。 ★围栏由2m×1m的0.5镀锌钢板构成,钢板埋入地下0.5m,地上 部分1.50m,钢板之间以型号为L45×45的角钢固定。 ★在每一小栏对角线的两端设立3.00m×0.30m×0.30m的扩散 沟,以避免围栏效应(fence effect)。扩散沟与围栏之间的三 角地块为去除面积,田鼠通过扩散沟可进入去除面积。 ★在每一小栏内,以5m×7m的格局设立置笼站,在每个置笼站 附近放1只小型木质捕鼠笼,去除面积内仅放置3只鼠笼,每栏 共放置鼠笼45只。 处理方式: ①-P,+F:无捕食者,有附加食物(渔网); ②+P,+F:有捕食者,有附加食物; ③-P,-F:无捕食者,无附加食物(渔网); ④+P,-F:有捕食者,无附加食物。 附加食物为TK-10型兔饲料,置于500ml的玻璃食物罐内。每小栏共放置食物罐24只。 实验种群的建立者: 每小栏内随机分配5对实验个体,为在实验室出生的 3~5个月非同胎个体。 ★供测定的个体:建立者繁殖出的新个体 ★测定装置:50cm×26cm×30cm的玻璃缸,其中心有一活动 隔板;观测前,在缸的底部铺约1cm厚的木屑以及少量的碎玉 米作为动物的巢垫;玻璃缸置于暗房内。在玻璃缸上方约1m 处,悬置1支40W荧光灯,在距玻璃缸50cm远的绿色布帘上的小 孔前进行观测。每次观测后,用肥皂水清洗玻璃缸,以除去 玻璃缸内聚集的气味。 ★行为记录: ①恐吓 ②直立 ③冲击 ④拳击 ⑤争斗 ⑥追逐 ⑦逃避 ⑧靠近 其中,主动的非防卫性反应, 具有最明显的攻击性:恐吓、冲击、追逐(攻击计数) ★观测方法:在同一处理中的各诱捕期内,对每只个体的观 测不超过两次,且每次为不同的冲突者。每个体相继观测 的间隔时间为30min。观测中,在提起活动隔板之前,给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