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福建省福州文博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docx

发布:2025-04-01约6.01千字共11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页脚

页脚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中国人的姓总是位于个人的名字之前,而不像西方那样,位于个人的名字之后。”中国人强调姓所反映的实质是

A.男尊女卑思想严重B.家族宗法观念浓厚

C.个人观念淡漠D.专制王权强大

2.右图所示的中央机构创立于

A.秦汉时期B.隋唐时期

C.宋元时期D.明清时期

3.明史专家吴晗在《朱元璋》一书中曾这样捕述我国古代的君臣关系:“在宋以前有三公坐而论道的说法……到宋朝便不然了。从太祖以后,大臣上朝在皇帝面前无坐处,一坐群站…”到了明代,不但不许坐,站着都不行,得跪着说话了。”君臣关系从坐而站而跪,说明中国古代中央政治制度演变的重要特点是

A.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日益加强B.内阁制度日渐成熟

C.中央的权力日益向帝王集中D.丞相权力被六部分割

4.君权与相权之争显示了君主专制弊端,这种争端基本停息于

A.秦B.宋C.明朝D.晚清

5.作为台湾附属岛屿之一的钓鱼岛,历史上很早就属于中国管辖,这一点可见之于中日史籍图志,中国对钓鱼岛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近代日本强行割占钓鱼岛所凭借的不平等条约的是

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

6.《资政新篇》和《天朝田亩制度》的颁布相隔不长,前者的“新”最主要体现在

A.主张奖励发明,实行专利制度

B.主张效法西方,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

C.唤醒了中国人,促进了思想上的启蒙

D.主张在平等基础上同各国自由通商,进行文化交流

7.吴玉章为纪念辛亥革命曾写下这样的诗句“二十世纪初零五年,东京盛会集群贤”诗句描述的事件应是

A.中国同盟会成立B.武昌起义爆发

C.中华民国诞生D.清帝下诏退位

8.有人认为“过去五千年的中华通史,实是一部‘帝王专制史’;而今后的中华通史,将是以部‘民主政治史’。”“今后”是指

A.鸦片战争B.维新运动后C.辛亥革命后D.国民革命后

9.若要拍摄一部反映五四运动时期的电影,在北京学生抗议巴黎和会处理山东问题不公的有关场景中,扮演学生的演员使用的道具----“标语”用语,不能使用的是

A.“还我青岛,还我山东”B.“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C.“外争国权,内惩国贼”D.“反对国民党政府软弱外交”

10.1930年初,毛泽东在福建上杭写下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称“中国革命高潮快要到来”。当时中国革命正处于

A.国民革命时期B.全民抗战时期

C.国共十年内战时期D.解放战争时期

11.江泽民参观时曾亲笔题字“军旗升起的地方”,这里是人民军队创建的地方。这个城市应该是

A.南昌B.广州C.长沙D.井冈山

12.打破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计划的是

A.太原会战B.徐州会战C.淞沪会战D.武汉会战

13.在解放战争军事史上,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具有战略重大意义。这是由于他

A.占领了国民政府的首都B.为渡江战役做好了准备

C.消灭了国民党军队主力D.拉开了战略进攻的序幕

14.图片、实物与文字一样也承载着历史,右图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遵义会议B.中共七大

C.开国大典D.中美建交

15.1954年的日内瓦会议主要讨论了印度支那和朝鲜半岛和平问题。中国受邀代表越南和朝鲜出席会议参加谈判,并签署相关文件。这表明

A.中国“求同存异”方针成为会议的共识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得到国际社会的承认

C.中国成为不结盟运动的核心国家

D.西方国家承认了中国的大国地位

16.下面两图反映的历史现象,其理论依据是

A.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D.“一国两制”的构想

17.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民主政治建设取得了重大成就。其中有利于协调各民族关系,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发展与稳定的是

A.多党合作协商制度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基层民主选举制度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8.“我们一贯主张爱国一家。统一祖国,人人有责。希望台湾当局以民族利益为重,对实现祖国统一的事业做出宝贵的贡献。中国政府已经命令人民解放军从今天起停止对金门等岛屿的炮击。……我们希望双方尽快实现通航通邮,以利双方同胞直接接触……”上述材料出自

A.1979年发表的《告台湾同胞书》

B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