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情节一轮4650回__培训课件.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名著阅读复习第一轮《三国演义》46-50回 第四十六回:用奇谋孔明借箭 献密计黄盖受刑 【情节梳理填空】 诸葛亮在鲁肃前揭穿周瑜使蒋干中计之事,使周瑜更加嫉恨,欲害诸葛亮,故意让诸葛亮在十日内造出十万支箭,而孔明以为只需三日即可。诸葛亮算定三日后有大雾,乘草船带鲁肃前去曹营水寨,曹操下令放箭,十万支箭全部射在了草船上。 亮与瑜各写破操策于手心,皆“火”字。曹操连连失手,派蔡瑁族弟蔡和、蔡中诈降东吴,周瑜再次将计就计。为了周瑜火攻之计成功,黄盖夜见周瑜,愿为诈降之人,决定用苦肉计骗过曹营细作,也去诈降。(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经典情节复述】 1、草船借箭 ①周瑜决意杀诸葛亮,委任他十日打造十万支箭。②诸葛亮领命说只需三日,并立下军令状。③他算定第三天江上会有大雾,便向鲁肃借了二十只草船,于是夜趁雾色靠近曹营。④曹军不知虚实,只命射箭不止。⑤孔明不费一兵一卒借回十万多支箭,周瑜自叹不如。 【经典情节复述】 2、黄盖行苦肉计(周瑜打黄盖) 赤壁之战前,周瑜苦思破曹之际,适逢曹操派蔡瑁族弟蔡中、蔡和诈降东吴,周瑜将计就计。为了让曹操上当,以便火攻曹军。黄盖夜见周瑜,愿为诈降之人,献苦肉计。 (起因) 第二天,在周瑜与众将商议退敌之策时,黄盖假装不服从军令,与周瑜顶撞起来,周瑜大怒,将黄盖打得皮开肉绽,卧床不起。(经过一周瑜打黄盖) 黄盖夜遣参谋阚泽到曹营献降书。二蔡亦使人密告黄盖受刑之事,曹遂不疑。(经过二诈降) 结果赤壁一战中,黄盖以投降为名率先引火船冲入曹营,成功展开火烧赤壁之战。(结局) 【阅读研讨探究】 思考题1:“草船借箭”成功的因素有哪些?作者是怎样刻画诸葛亮的? 参考答案: 因素:知天:三天后必有大雾;知地:回来时顺风顺水;知人:鲁肃忠厚必能相助,曹操多疑不敢出兵。 刻画方法:多次以鲁肃的“不解其意”、事事被动的愚钝反衬诸葛亮的足智多谋,神机妙算。 【阅读研讨探究】 思考题2:鲁迅认为,《三国演义》表现孔明的机智太夸张了,“多智而近妖”。你认为呢?请以“草船借箭”为例分析说明。 参考答案: (1)同意。孔明“料定”三日后有大雾且没有误差,在科学不发达的古代,不符合客观实际。何况,“对面不相见”的大雾中,孔明的20条船确实难以接近曹军水寨。再说,长江水流很急,曹军船只可以靠岸停泊,孔明的20条船无法在江流中停泊。可见,太夸张了。(2)不同意。孔明“算定”大雾,是有科学根据的。孔明抓住曹操多疑性格,利用大雾,大胆冒险,完全符合心理情感的真实。曹军弓弩手“约一万余人”,每人射几十枝,就有几十万枝箭;同时,孔明20条船,“各束草千余个”,每船得箭“约五六千”,并不难。 阚泽密献诈降书 庞统巧授连环计 【情节梳理填空】 东吴参谋阚泽受黄盖之命前去曹营献诈降书。二蔡(蔡中、蔡和)使人密告黄盖受刑之事,操不疑泽,令还东吴。操对甘宁、黄盖之降持疑,蒋干再次自告奋勇前往东吴探听虚实。周瑜与庞统经过密议,又一次将计就计。周瑜把蒋干安置在西山,蒋干夜访庞统。庞统受周瑜之命随蒋干见操,献“连环计”,使得曹操将全部战船钉在一起,为周瑜火攻成功创造了条件。后回东吴,却为徐庶识破。 【经典情节复述】 1、庞统巧授连环计 ①周瑜密谋使用连环计火攻破曹,可是没有人去曹营实施计策。 ②正巧曹操又派蒋干来探消息,庞统受周瑜之命,将计就计,随蒋干至曹营。 ③蒋干向曹操引荐庞统。 ④庞统以曹军多为北方人、不习水战、多生疾病为由,建议船只首尾相连。 ⑤曹操不谙水战,被庞统所骗。连环计为周瑜火攻成功创造了条件。 【阅读研讨探究】 思考题1:相比于阚泽献书时的谨慎,曹操为何对庞统的连环计深信不疑? 参考答案:阚泽献书时曹操并未轻易相信,而是再三寻找破绽,如“非公能辩,则盖徒受苦矣”(黄盖语)。深信庞统,原因有三:一是蒋干中计引荐;二是庞统名声在外,司马徽老先生曾扬言:“伏龙、凤雏两人,得一可安天下”,曹操亦想得之以与诸葛亮对抗;三是“连环计”表面上似乎真能曹军解决“水军多疾”的困难。 【阅读研讨探究】 思考题2:试分析本回书在赤壁之战中的作用。 参考答案:承接前回书中的反间计、苦肉计及本回中的诈降计、连环计,实际上东吴多计连环,引曹上钩,而曹操连连中计,决定了胜利的天平已经倾向吴蜀联军。 第四十八回:宴长江曹操赋诗 锁战船北军用武 【情节梳理填空】 徐庶为报刘备厚恩未揭穿庞统连环计的目的,徐庶利用庞统的妙计,终于从曹营脱身而去守西凉。曹操以为胜券在握,于大船之上置酒设乐,大会诸将,面对长江,横槊赋诗《短歌行》,刘馥指出曹操诗中不吉之处(失败已有先兆),曹操大怒,刺死刘馥。操试调遣,西北风起,大喜,程昱提醒曹操防备火攻,操言隆冬只有西北风不会有东风南风,不以为意。曹操开连环战船与东吴交战,袁绍的旧将焦触、张南自告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