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造价师技术与计量核心考点深度解析精华.doc
第一章工程地质
第一节岩体的特性
一岩体的构成
(一)岩石
1.玻璃约為5.5~6度,钢刀约為6~7度。
2.构成地壳的岩石按成因可分為岩浆岩(火成岩)、沉积岩(水成岩)和变质岩三大类。
(1)岩浆岩:根据形成深度,侵入岩又分為深成岩(形成深度不小于5km)和浅成岩(形成深度不不小于5km)。深成岩如花岗岩、正長岩、闪長岩、辉長岩;浅成岩如花岗斑岩、闪長玢岩、辉绿岩、脉岩。喷出岩,如流纹岩、粗面岩、安山岩、玄武岩、火山碎屑岩。
(2)沉积岩:如碎屑岩(如砾岩、砂岩、粉砂岩)、黏土岩(如泥岩、页岩)、化学岩及生物化学岩类如石灰岩、自云岩、泥灰岩)等。
(3)变质岩:如大理岩、石英岩等。
(二)土
(四)地质构造
1.皱构造
绝大多数皱是在水平挤压力作用下形成的,但也有少数是在垂直力或力偶作用下形成的。
(1)对于深路堑和高边坡来說,当路线垂直岩层走向或路线与岩层走向平行但岩层倾向与边坡倾向相反時,对路基边坡的稳定性是有利的。不利的状况是路线走向与岩层的走向平行,边坡与岩层的倾向一致,尤其是边坡的倾角不小于岩层的倾角最為不利。
(2)一般选线从曲的翼部通过是比较有利的。
2.断裂构造
(1)裂隙注:裂隙宽度:密闭裂隙1mm;微张裂隙為1~3mm;张开裂隙為3~5mm;宽张裂隙5mm。
(2)根据裂隙的成因。将其分為构造裂隙和非构造裂隙两类。
?构造裂隙。在构造分布上有一定的规律性。
?非构造裂隙。裂隙分布零乱,没有规律性。岩体中的裂隙,在工程上除有助于开挖外,对岩体的强度和稳定性均有不利的影响。
(3)断层:逆断层是上盘沿断层面相对上升,下盘相对下降的断层。
(五)岩体构造特性
1.岩体构造的基本类型可分為整体块状构造、层状构造、碎裂构造和散体构造。
(1)整体块状构造。此类岩体具有良好的工程地质性质,往往是较理想的各类工程建筑地基、边坡岩体及洞室围岩。
(2)层状构造。此类岩体作為边坡岩体時,构造面倾向坡外比倾向坡里的工程地质性质差得多。
设计人员所关怀的重要是岩体的变形特性。岩体变形参数是由变形模量或弹性模量来反应的。
三.岩体的工程地质性质
(一)岩石的工程地质性质
1.岩石的重要物理性质
(1)重量:在相似条件下的同一种岩石,重度大就阐明岩石的构造致密、孔
(2)孔隙性未受风化或构造作用的侵入岩和某些变质岩,其孔隙度一般是很小的,而砾岩、砂岩等某些沉积岩类的岩石,则常常具有较大的孔隙度。
(3)吸水性
(4)软化性软化系数不不小于0.75的岩石,是软化性较强的岩石,工程性质比较差。
(5)抗冻性:抗压强度减少率不不小于25%的岩石,认為是抗冻的;不小于25%的岩石,认為是非抗冻。
2.岩石的强度①抗压强度。②抗拉强度。③抗剪强度。
三项强度中,岩石的抗压强度最高,抗剪强度居中,抗拉强度最小。抗剪强度约為抗压强度的10%~40%,抗拉强度仅是抗压强度的2%~16%。
(二)土体的工程地质性质
1.土的物理力学性质
(1)土的含水量
(2)土的饱和度。饱和度Sr越大,表明土孔隙中充水愈多。Sr50%是稍湿状态,Sr在50%~80%之间是很湿状态,Sr80%是饱水状态。
(3)土的孔隙比。一般孔隙比不不小于0.6的是密实的低压缩性土,不小于1.0的土是疏松的高压缩性土。
(4)土的孔隙率.
(5)土的塑性指数和液性指数
塑性指数愈大,可塑性就愈强。液限指数愈大,土质愈软。
土对剪切破坏的极限抗力称為土的抗剪强度。
2.特殊土的工程性质
根据填土的构成物质和堆填方式形成的工程性质的差异,划分為如下三类:
(1)素填土。如堆填時间超过10年的黏性土、超过5年的粉土、超过2年的砂土,均具有一定的密实度和强度,可以作為一般建筑物的天然地基。
(2)杂填土。杂填土是具有大量杂物的填土。试验证明,以生活垃圾和腐蚀性及易变性工业废料為重要成分的杂填土,一般不适宜作為建筑物地基。重要以建筑垃圾或一般工业废料构成的杂填土,采用合适的措施进行处理后可作為一般建筑物地基。
(3)冲填土。
3.地震的震级和烈度
(1)地震震源面波的传播速度最慢。
(2)地震烈度
地震烈度又可分為基本烈度、建筑场地烈度和设计烈度。
(3)震级与烈度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