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福建省厦门市海沧附校教育集团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
2022-2023学年(下)厦外海沧附校教育集团八年级语文期中适应性练习
班级:姓名:座号:
一、积累与运用
为带动学生欣赏中华文化,树立文化自信,班级开展“诗意课堂自信中国人”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加。
【活动一】重温诗文,学会“三观”
1.下面是活动的开场白,请补写出其中的空缺部分。
一句“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再次使优秀传统文化流行开来。我国传统的古诗文就像一个开掘不尽的宝藏,从中可以发掘丰富的风物、生活、情感、思想……通过古诗文,我们遐想于清晨“_____,白露未晞”的朦胧神秘;驰目于唐都城“_____,风烟望五津”的雄浑阔大;感慨于桃花源“阡陌交通,_____”的安宁祥和。通过诗句“微君之故,_____”,我们看到了劳役者矛头直指统治阶级的质问与愤慨;通过诗句“求之不得,____”,我们看到了爱而不得、日思夜想的执着与深情;通过诗句“_____,在城阙兮”,我们读出了女子因陷入相思而望眼欲穿的痴情模样;通过诗句“______,_____”(《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我们读出了王勃对友情的深刻理解以及他博大的胸怀……浸润于古诗文的福泽,我们渐渐学会了观物、观人、观世界。
【答案】①.蒹葭萋萋②.城阙辅三秦③.鸡犬相闻④.胡为乎中露⑤.寤寐思服⑥.挑兮达兮⑦.海内存知己⑧.天涯若比邻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古诗文默写。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本题中的“萋、阙、寤寐、涯”等字词容易写错。
【活动二】诗词浸润,滋养心灵
2.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
中华古诗词典jí①是我国文学的瑰宝。从“诗三百”开始,到唐诗、宋词、元曲,一首首情韵盎然、铿锵有力的诗词,甲着源远流长的中华历史,承载着先贤的思想智慧、高雅情趣和高远情怀。中华古典诗词展示了中华传统文化,它们是文化百花园中最为璀璨芬芳的一枝,是精神源流中最富思想力量的一脉。没有诗意词韵的文字是乙的,失落了诗情画意的民族是没有创意和想象力的。中华古典诗词有高傲的颜值和尊贵的禀赋,却以平近的方式潜②流在我们的血脉,滋养着我们的心灵。学习、亲近中华古诗词,能够丙。
(1)根据拼音为①处选择正确汉字,为②处加点字选择正确读音。(只填序号)
①__________(A.籍B.藉)
②__________(A.qiǎnB.qián)
(2)请从括号内选择符合语境的词语分别填入甲、乙处。(只填序号)
甲__________(A.传递B.传承)
乙__________(A.苍白无力B.软弱无力)
(3)文中画横线句子有语病,请写出修改后的句子。
(4)下列填入文中丙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涵养博大的内心情怀②树立强大的文化自信
③获得雅致的生活情趣④构筑起民族精神的根基
A.①④②③ B.①④③② C.③①②④ D.③①④②
【答案】(1)①.A②.B
(2)①.B②.A
(3)中华诗词展示了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精髓、精华)(缺少宾语,修改后的句子,符合原句句意,符合语法、语境即可)(4)C
【解析】
【小问1详解】
①“籍”和“藉”同音、字形相近。“籍”基本释义是书、书册,而“藉”基本释义是垫在下面的东西。根据语境选择“籍”。
②“潜”读音为qián,不读qiǎn。
【小问2详解】
甲处“传递”意思是传送、辗转递送。而“传承”是传递和继承,“中华历史”应该选“传承”;
乙处“苍白无力”形容贫弱无力,多用来形容语言。“软弱无力”形容身体衰弱无气力,也可比喻处事不得力、不中用。“没有诗意词韵的文字”应选“苍白无力”。
【小问3详解】
修改病句:成分残缺。“中华诗词展示了中华传统文化”缺少宾语中心词,应补上“的魅力(精髓、精华)”等,修改后的句子,符合原句句意,符合语法、语境即可。
示例:中华诗词展示了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
【小问4详解】
排序注意句子前后逻辑关系:应当先是“生活情趣”,接着“内心情怀”,再到“文化自信”,最后“民族精神的根基”,由小到大,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个别到整体。
故选C。
【活动三】走进经典,拥抱生命
3.名著阅读。
有人认为,文学要有所担当,“红色经典”作为特定时期的精神路标,其厚重感与担当意识在现实生活中依然富有生命力。当你读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定从中汲取了丰富的精神营养。请结合保尔的成长经历谈一谈。
【答案】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