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贸政策对外商直接投资溢出效应影响.pdf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2005 年第 5 期 中 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 5. 2005
双月刊 B imonth ly
总第 152 期 JOU RNAL O F ZHON GNAN UN IV ERS IT Y O F ECONOM ICS AND LAW Serial №. 152
外贸政策对外商直接投资溢出效应的影响
杨 艳 红
(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经济学院, 湖北 武汉 430060)
摘要: “巴格瓦蒂假说”表明, 外商直接投资的“溢出效应”不是自然产生的, “溢出效应”是否产生以
及“溢出效应”的大小取决于东道国一定的经济环境, 其中一个重要因素是东道国的外贸政策。本文利用
中国 1982~ 2003 年的年度序列数据进行实证分析, 结果表明我国外贸政策体制对外商直接投资的溢出
效应产生不利的影响。其原因是我国外贸政策体制是以重商主义的“出口创汇”思想为基本指导原则的,
这使我国的外贸政策仍属于一种保护型政策, 因而不利于外商在华投资溢出效应的发挥。
关键词: 外贸政策; 溢出效应; 经济增长; FD I
( )
中图分类号: F 014. 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2005
一、巴格瓦蒂假说的启示
长期以来, 发展中国家大力引进外资是基于这样一种积极和乐观的认识: 以跨国公司为主
导的外商直接投资(FD I) 是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的综合体, 它会给东道国带来“技术溢出”
效应, 从而优于国内资金。所谓“溢出效应”, 是指跨国公司在实现技术的当地化过程中由于技
术的非自愿扩散, 促进当地企业技术和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一般认为, 溢出效应的途径主要有:
( )
1 示范效应, 又称传染效应, 指国内企业通过对跨国公司新技术、新产品生产流程的模仿和学
习而提高自身的技术水平; (2) 竞争效应, 即跨国公司的进入加剧了国内市场的竞争程度, 促使
东道国的企业加大研发投入; (3) 培训效应, 跨国公司对当地员工的培训投资提高了东道国人
力资本存量; (4) 联系效应, 跨国公司通过与国内企业的上、下游联系提高了东道国企业的生产
及技术标准, 增加了当地企业家的压力等, 从而推动当地企业的技术进步。
然而, 1973 年巴格瓦蒂对外商直接投资(FD I) “溢出效应”进行的开创性研究表明, FD I 的
“溢出效应”并不是自然产生的, “溢出效应”是否产生以及“溢出效应”的大小取决于东道国一
定的经济环境, 其中一个重要因素是东道国的外贸政策。他提出了著名的“巴格瓦蒂假说”, 即
FD I 对东道国的影响与该国采取的外贸政策体制有关, 出口导向(EP ) 政策体制下的 FD I 效应
收稿日期:
( )
作者简介: 杨艳红 1972— , 女, 安徽岳西人,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经济学院讲师, 博士生。
9
© 1995-2005 Tsinghua Tongfang Optical Disc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 )
要大于进口替代( IS) 政策体制下的效应, 后者甚至可能为负[ 1 ] P 45—54 。根据巴格瓦蒂的解释, 在
出口导向政策体制下出口品的平均有效汇率(effective exchange rate of expo rts) 等于进口品
的平均有效汇率; 而在进口替代政策体制下进口品的有效汇率高于出口品的有效汇率。在巴格
瓦蒂看来, EP 具有“政策中性”的特征, 它没有为外国直接投资提供人为的激励, 跨国公司从事
国际直接投资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