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中益气汤_医略六书卷二十_减法方剂树.doc
PAGE5
调中益气汤_医略六书卷二十_减法方剂树TOC\o1-3\h\z\u
调中益气汤_医略六书卷二十_减法方剂树 1
1. 原方 3
1.1. 组成:人参1钱半,黄炙(蜜炙)3钱,白术(炒)1钱半,苍术(炒)1钱,当归2钱,白芷1钱,升麻5分,柴胡5分,陈皮1钱半,甘草5分。 3
1.2. 功效:中虚湿伏,抑遏清阳,恶寒终日不罢,脉缓弱者。 3
1.3. 来源:《医略六书》卷二十。 3
2. 助正汤 3
2.1. 减:黄炙、苍术、白芷、升麻 3
2.2. 组成:人参3钱,甘草1钱,白术5钱,当归3钱,陈皮1钱,柴胡2钱。 3
2.3. 功效:邪在阳分,日间发热。 3
2.4. 来源:《石室秘录》卷二 3
3. 温中丸 3
3.1. 减:黄炙、苍术、当归、白芷、升麻、柴胡、陈皮 3
3.2. 组成:人参(切去顶,焙)2两,甘草(锉,焙)2两,白术2两。 3
3.3. 功效:小儿胃寒泻白,腹痛肠鸣,吐酸水,不思食;及霍乱吐泻。中气虚热,口舌生疮,不喜饮冷,肢体倦怠,饮食少思。 3
3.4. 来源:《小儿药证直诀》卷下 3
4. 三神汤 3
4.1. 减:人参、黄炙、当归、白芷、升麻、柴胡、陈皮 3
4.2. 组成:苍术2两(米泔浸2宿,焙干),白术半两,甘草半两(炙)。 3
4.3. 来源:《洗冤集录》卷五 4
5. 六一汤 4
5.1. 减:黄炙、苍术、当归、白芷、升麻、柴胡、陈皮 4
5.2. 组成:白术12两,甘草2两,人参2两。 4
5.3. 来源:《医方类聚》卷一○二引《御医撮要》 4
6. 理中丸 4
6.1. 减:黄炙、苍术、当归、白芷、升麻、柴胡、陈皮 4
6.2. 组成:人参、甘草、白术(炒)各等分。 4
6.3. 功效:中气虚热,口舌生疮,不喜冷饮,肢体倦怠,饮食少思。 4
6.4. 来源:《校注妇人良方》卷二十四 4
7. 对金饮 4
7.1. 减:人参、黄炙、白术、当归、白芷、升麻、柴胡 4
7.2. 组成:陈皮5分,甘草5分,苍术8分。 4
7.3. 功效:吐泻伤食。 4
7.4. 来源:《痘疹会通》卷四 4
8. 调中丸 4
8.1. 减:黄炙、苍术、当归、白芷、升麻、柴胡、陈皮 4
8.2. 组成:白术5分,人参5分,甘草(炒)5分。 4
8.3. 功效:小儿脾胃虚寒。 5
8.4. 来源:《保婴撮要》卷九 5
9. 柴胡散 5
9.1. 减:人参、黄炙、白术、当归、白芷、升麻、陈皮 5
9.2. 组成:柴胡、苍术、甘草各等分。 5
9.3. 功效:眼目暴赤肿痛。 5
9.4. 来源:《朱氏集验方》卷九 5
10. 倍陈汤 5
10.1. 减:黄炙、白术、苍术、当归、白芷、升麻、柴胡 5
10.2. 组成:陈皮4钱,人参2钱,甘草4分。 5
10.3. 功效:胃虚呃逆。 5
10.4. 来源:《医学入门》卷七 5
原方
组成:人参1钱半,黄炙(蜜炙)3钱,白术(炒)1钱半,苍术(炒)1钱,当归2钱,白芷1钱,升麻5分,柴胡5分,陈皮1钱半,甘草5分。
功效:中虚湿伏,抑遏清阳,恶寒终日不罢,脉缓弱者。
来源:《医略六书》卷二十。
助正汤
减:黄炙、苍术、白芷、升麻
组成:人参3钱,甘草1钱,白术5钱,当归3钱,陈皮1钱,柴胡2钱。
功效:邪在阳分,日间发热。
来源:《石室秘录》卷二
温中丸
减:黄炙、苍术、当归、白芷、升麻、柴胡、陈皮
组成:人参(切去顶,焙)2两,甘草(锉,焙)2两,白术2两。
功效:小儿胃寒泻白,腹痛肠鸣,吐酸水,不思食;及霍乱吐泻。中气虚热,口舌生疮,不喜饮冷,肢体倦怠,饮食少思。
来源:《小儿药证直诀》卷下
三神汤
减:人参、黄炙、当归、白芷、升麻、柴胡、陈皮
组成:苍术2两(米泔浸2宿,焙干),白术半两,甘草半两(炙)。
来源:《洗冤集录》卷五
六一汤
减:黄炙、苍术、当归、白芷、升麻、柴胡、陈皮
组成:白术12两,甘草2两,人参2两。
来源:《医方类聚》卷一○二引《御医撮要》
理中丸
减:黄炙、苍术、当归、白芷、升麻、柴胡、陈皮
组成:人参、甘草、白术(炒)各等分。
功效:中气虚热,口舌生疮,不喜冷饮,肢体倦怠,饮食少思。
来源:《校注妇人良方》卷二十四
对金饮
减:人参、黄炙、白术、当归、白芷、升麻、柴胡
组成:陈皮5分,甘草5分,苍术8分。
功效:吐泻伤食。
来源:《痘疹会通》卷四
调中丸
减:黄炙、苍术、当归、白芷、升麻、柴胡、陈皮
组成:白术5分,人参5分,甘草(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