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调中二黄丸_圣济总录卷一七九_减法方剂树.doc

发布:2024-10-22约4.42千字共5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PAGE5

调中二黄丸_圣济总录卷一七九_减法方剂树TOC\o1-3\h\z\u

调中二黄丸_圣济总录卷一七九_减法方剂树 1

1. 原方 3

1.1. 组成:大黄1两(锉炒),牛黄(研)1分,甘草(炙)1分,人参1分。 3

1.2. 功效:小儿大便不通。 3

1.3. 来源:《圣济总录》卷一七九。 3

2. 止痛妙绝饮 3

2.1. 减:甘草、牛黄 3

2.2. 组成:人参5钱,大黄5钱。 3

2.3. 功效:便毒肿硬,不消不溃,疼痛无已。 3

2.4. 来源:《赤水玄珠》卷三十 3

3. 人参汤 3

3.1. 减:大黄、牛黄 3

3.2. 组成:人参1两,甘草(半生半炙)1两。 3

3.3. 功效:消渴,初因酒得。 3

3.4. 来源:《圣济总录》卷五十八 3

4. 人参牛黄散 3

4.1. 减:甘草、大黄 3

4.2. 组成:人参、牛黄各等分。 3

4.3. 功效:小儿惊热如火;亦治温壮。 3

4.4. 来源:《卫生总微》卷三 4

5. 人参大黄汤 4

5.1. 减:甘草、牛黄 4

5.2. 组成:人参1两,大黄1钱。 4

5.3. 功效:冬月伤寒,谵语发潮热,以承气汤下之不应,脉反微涩者。 4

5.4. 来源:《辨证录》卷一 4

6. 老军散 4

6.1. 减:人参、牛黄 4

6.2. 组成:大黄(半生半煨)、甘草各等分。 4

6.3. 功效:发背痈疽,疔疮恶毒,一切无名肿毒,焮热初起未溃者。 4

6.4. 来源:《古今医鉴》卷十五 4

7. 单煮大黄汤 4

7.1. 减:人参、牛黄 4

7.2. 组成:大黄、甘草。 4

7.3. 功效:痛疽初发,肿痛,少年热盛发背等。 4

7.4. 来源:《得效》卷十九 4

8. 大黄甘草汤 4

8.1. 减:人参、牛黄 4

8.2. 组成:大黄4两,甘草1两。 5

8.3. 功效:食已即吐者。 5

8.4. 来源:《金匮》卷中 5

9. 大黄甘草汤 5

9.1. 减:人参、牛黄 5

9.2. 组成:大黄1倍,甘草(生)减半。 5

9.3. 功效:痘为痰闷,不得发出。 5

9.4. 来源:《张氏医通》卷十五 5

10. 大黄甘草汤 5

10.1. 减:人参、牛黄 5

10.2. 组成:大黄(锉,炒)半两,甘草(炙)半两。 5

10.3. 功效:水黄。面目俱青,狂言妄语,语声不出。 5

10.4. 来源:《圣济总录》卷六十一 5

原方

组成:大黄1两(锉炒),牛黄(研)1分,甘草(炙)1分,人参1分。

功效:小儿大便不通。

来源:《圣济总录》卷一七九。

止痛妙绝饮

减:甘草、牛黄

组成:人参5钱,大黄5钱。

功效:便毒肿硬,不消不溃,疼痛无已。

来源:《赤水玄珠》卷三十

人参汤

减:大黄、牛黄

组成:人参1两,甘草(半生半炙)1两。

功效:消渴,初因酒得。

来源:《圣济总录》卷五十八

人参牛黄散

减:甘草、大黄

组成:人参、牛黄各等分。

功效:小儿惊热如火;亦治温壮。

来源:《卫生总微》卷三

人参大黄汤

减:甘草、牛黄

组成:人参1两,大黄1钱。

功效:冬月伤寒,谵语发潮热,以承气汤下之不应,脉反微涩者。

来源:《辨证录》卷一

老军散

减:人参、牛黄

组成:大黄(半生半煨)、甘草各等分。

功效:发背痈疽,疔疮恶毒,一切无名肿毒,焮热初起未溃者。

来源:《古今医鉴》卷十五

单煮大黄汤

减:人参、牛黄

组成:大黄、甘草。

功效:痛疽初发,肿痛,少年热盛发背等。

来源:《得效》卷十九

大黄甘草汤

减:人参、牛黄

组成:大黄4两,甘草1两。

功效:食已即吐者。

来源:《金匮》卷中

大黄甘草汤

减:人参、牛黄

组成:大黄1倍,甘草(生)减半。

功效:痘为痰闷,不得发出。

来源:《张氏医通》卷十五

大黄甘草汤

减:人参、牛黄

组成:大黄(锉,炒)半两,甘草(炙)半两。

功效:水黄。面目俱青,狂言妄语,语声不出。

来源:《圣济总录》卷六十一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