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整理】地膜覆盖西瓜高产栽培技术.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地膜覆盖西瓜高产栽培技术
西瓜是一种高效益的经济作物,它具有生长周期短、效益高、投资小,见效快的特点,深受广大农民朋友欢迎。种植西瓜已成为当地发展农村经济,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但在实际的生产过程中广大农民面临着培育壮苗、合理施肥、病虫害防治等诸多问题。为此笔者根据多年来的经验结合外地的栽培技术,总结出出一套适合本区的地膜西瓜栽培技术。
关键词:西瓜 地膜 栽培技术
1 播前准备
1.1 选择地块 地块选择应从地势、土壤、茬口三方面考虑。应选择背风向阳、小气候好、地势平坦的地块;西瓜对土壤适应性较大,沙土、黏土、红壤土都能生长,但最适宜的是灌溉方便、排水好的沙质壤土。西瓜忌连作,应严格实行3-5年轮作,前茬最好为禾本科作物。
1.2整地施肥 一般在冬前深翻33厘米左右,使土壤充分风化、疏松并积蓄大量的雪水,有条件的地区可进行冬浇,春季及时耙耱,为西瓜根系发育创造良好条件。地膜覆盖西瓜需肥较多,一旦量肥力跟不上容易造成脱肥早衰现象,而且破膜追肥也影响增温保墒效果,所以要施足底肥。每667.67m2施腐熟的有机肥1500-2500kg,磷酸二铵50 kg,氯化钾或硫酸钾2.5-5 kg,施入土壤的化肥和农家肥应和土壤混匀,防止烫伤幼苗。
2 适时播种
2.1 选择良种 近年来本地区适宜的西瓜良种有新优16、西农8号。
2.2 种子处理 种子处理有以下两种方法:一是温汤浸种,将种子倒入3倍容量的60℃水中,搅拌至30℃以下,继续浸泡6-8小时;二是有用100倍福尔马林或50%的可温性多菌灵500倍液浸种30-50分钟,然后用水冲净药液,继续用凉水浸泡6-7小时。浸种后或催芽或直播。这样可有效地防治一些种传、土土传病害。
2.3 做畦铺膜 地膜通常选用的是0.012-0.018毫米的聚乙稀薄膜,每667.67m2用量是6.6kg, 也可选择0.003-0.008毫米的薄膜每667.67m2用量是3kg。如果是地膜西瓜复播大白菜可选用稍厚的薄膜,地膜西瓜复播大白菜“一膜两用”栽培模式是我县岭东地区一种特有的栽培模式,可大大提高土地的利用和产出率,深受农民的青睐。本地区作畦方法采用半高畦为好,用膜经济,膜外露面积大,接受太阳光热条件好增温保温,节水保墒都好。一般畦距1米,畦背宽60—80厘米,高8-10厘米,南北走向,做好畦后及时铺膜,膜边和堵头压紧压实
2.4 适时播种 西瓜种子发芽的最低温度为15℃,当土壤10厘米温度稳定在15℃为适宜播种时期,其次要掌握幼苗出土后无晚霜。本地区地膜栽培,岭东区选择在谷雨前后,4月20日左右,岭西区选择在5月10日左右。打孔播种的关键是掌握播种的的深度,一般播种要浅,以1.5厘米为宜,还应掌握砂土壤可播的深些,粘土播的浅些,大粒种子深些,小粒种子浅些。
3 苗期管理
3.1 及时培土 春季多风,土壤蒸发量大,西瓜出苗后土壤有裂缝时必须用土填实抹平,地膜覆盖的瓜田应在根部培土,地膜有破损时要及时封堵。
3.2 查苗补苗 早春土温偏低,容易发生沤子、烂根、缺苗现象应及时查苗补苗,补种时一定要催芽,争取早出苗。
3.3 间苗培土 苗期间苗分2次进行,第一次间苗在2片真叶时,每穴留2株,3-4片真叶时定苗。间苗时用手指在瓜苗基部掐断,除去杂苗和病苗,给留下的苗基部培土。如出苗不齐,瓜苗生长不一,应在间苗时调整苗势,使瓜苗生长一致。
3.4 追肥浇水 西瓜苗期一般不灌水,采取中耕等保墒措施,促使根系向土壤深层发展。如果旱象特别严重,可浇少量的水。
4 中期管理
4.1 整枝打权 整枝可提高光合作用,改善田间通风透光状况,抑制或减轻病害的发生和蔓延。整枝可分为五种方式,:①单蔓整枝,只留一条主蔓,在主蔓长50厘米时摘除所有侧蔓。适于早熟小型品种。②双蔓整枝。除留主蔓外,选留1个侧枝平行生长,坐果前摘除其余侧枝,叶片和雌花较多,在早熟栽培上普遍使用。可在主蔓第2-3或副蔓第一或第二雌花坐果,每株留瓜1个。③三蔓整枝。除主蔓外,保留2个侧蔓,在主蔓结果前摘除其余侧枝。此法单株叶面积大,雌花供给数多,坐果机会多,果形也大,是晚熟栽培常用的整枝方式。可在主蔓第2-3或副蔓第1与第2坐果,每株留瓜1个。④放任栽培。不进行整枝或适量的疏摘,但应通过肥水控制长势,促进坐果,适合大面积省力栽培。⑤五叶期打顶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不保留主蔓的整枝方法。即在主蔓长出5叶时,对主蔓进行打顶,侧枝发生留3-4个侧枝,利用侧蔓坐果,此法各个侧枝之间雌花位置,发生时期均很近,极易选果,果型周正商品性好。
4.2 压蔓 压蔓方式有暗压(即用瓜铲开沟,把瓜蔓压在土中)、明压(即把瓜蔓用土块压在地膜上面)和花压(即第一次将瓜蔓压入土中,第二次用土块压)。压蔓通常在植株具有6-7片真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