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猪的育种 .pdf
《养猪学》教案第四章猪的育种
第四章猪的育种
内容:主要介绍猪的育种基本原理和方法,以及其在生产实践中
运用。本章共分三节:
一、性状的遗传与选择
二、育种原理和选种方法
三、专门化品系
目的要求:通过理论学习,要求掌握猪的育种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熟悉性状的遗传与育种的关系,了解专门化品系的概念及
生产意义。
重难点:育种原理和选种方法
学时与教法:课堂理论讲授4学时。
《养猪学》教案第四章猪的育种
第四章猪的育种
猪的育种工作是一项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包括纯种选育提高、新品种、品系
的育成以及猪的杂种优势利用等等,其根本目的在于使猪群的重要经济性状得到遗传
改良和使生产者获得最佳经济效益。种猪、饲料、猪舍环境控制、疾病防治和经营管
理是构成现代养猪生产的五大基本要素。优良的种猪是养猪的先决条件,猪的育种实
际上是利用猪丰富的遗传资源,采取科学有效的选育方法,培育适合市场需要的优良
种猪,建立完整的杂交繁育体系,实现高产、优质、高效的现代养猪生产,这是猪育
种工作的根本目标。
生产性状的遗传改良:内在因素,需时间长、提高猪生产
(基本途径)性能影响长久和稳定。
性状发育的环境控制:外在条件,时间短、影响是暂时而可
逆的。
第一节猪育种技术的发展
一、世界猪育种的发展趋势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世界猪育种在发生着变化:育种的重点
已由原来的降低背膘厚、提高生长速度,转变为提高瘦肉组织的生长效率、提高繁殖
性能、改良肉质,提高抗逆性、产品的一致性和降低单位产品的生产成本。在育种目
标、性能测定、选择方法与技术手段等方面有了新进展。20世纪猪育种的最大进步
是使猪的日增重突破800克/日,瘦肉率达到60%以上,料肉比达到2.8∶1,出栏猪
156天体重达到90千克以上,培育出了真正的瘦肉猪。过去的30年,选择主要集中
在中等遗传力的生长和胴体性状,80年代中期以后BLUP育种值的应用,更加速了这
些性状的遗传改进。近几年,随着现代生物技术的发展运用,育种理论与实践也得到
了不断发展,养猪业发达国家的猪育种已从品种选育逐渐过渡到专门化配套选育,针
对各个品系在杂交体系中的不同用途,突出重点性状进行遗传改良,然后系间配套杂
交,综合各品系的优势,然后按照一定的杂交模式进行杂优猪的生产。培育配套系,
首先要有一个完整的杂交繁育体系,在此基础上通过对核心群亲本的选育以培育亲本
系,然后通过杂交配合力测定确定杂交组合,并生产父母代或繁殖群以提供商品仔猪。
世界猪遗传育种的新技术:1.生物技术雌激素受体基因可影响产仔数1-1.5
头,HAL,1843DNA检测法可将有害的氟烷基因全部清除,其它一些分子标记技术、
转基因技术、核移植、克隆、体外授精及胚胎技术等,都可能大幅度提高猪的生产性
能。2.电子技术,电子采食纪录设备(如ACEMA48)可纪录猪的采食行为,CT和美国
研制的TOBEC(totalbodyelectricalconductivity)可以测量猪活体组成及理化指标。
1
《养猪学》教案第四章猪的育种
3.计算机与系统工程技术,多性状BLUP技术的发展,图像软件及数据库的建立,利
用系统工程原理,使现有的知识、技术、资源最优化配制,将促进猪育种与生产的大
发展。
二、中国猪的育种现状
1、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