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2.ppt

发布:2018-10-20约5.74千字共26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 武汉市汉口医院 呼吸内分泌科 张雪玉 一、多重耐药菌的定义及传播方式 多重耐药菌 (Multidrug-Resistant Organism,MDRO) 主要是指对临床使用的三类或三类以上抗菌药物同时呈现耐药的细菌。 三类是指β-内酰胺类、喹诺酮类、大环内酯类、四环素类、氨基糖苷类、林可霉素类等等这些大类中的三类,而不是每一类中的三种,如只有对一类头孢、二类头孢、青霉素都耐药就不算MDRO,因为这只能算对β-内酰胺类耐药。 常见多重耐药菌 MRSA--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VRE---耐万古霉素的肠球菌 ESBLs--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 MDR-AB—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 CRE--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肠杆菌科细菌 CR-AB--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鲍曼不动杆菌 MDR/PDR-PA---多重耐药/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 MDRO传播与流行机制 特点:复杂性、难治性 传播方式:接触传播、飞沫传播 ---体现在(我国): 1、多重耐药菌的种类和数量仍在迅速增加 2、多重耐药菌引起的医院感染导致患者病死率明显增加,耐药菌感染病死率为11.7%,而一般感染病死率为5.4%; 3、医疗费用急剧上升,耐药菌感染住院病人的治疗费用较敏感者高3倍以上,住院总费用则高3.75倍; 4、每年由于耐药菌感染损失数百亿元,相关病死人数近50万。 -----------形势严峻 二、多重耐药的重点人群 重症监护病房(ICU) 新生儿室、 血液科病房、 呼吸科病房、 神经科病房、 烧伤病房等重点部门、 长期收治在ICU的患者、 接受过广谱抗菌药物治疗、 抗菌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 留置各种管道以及合并慢性基础疾病的患者、 免疫缺陷者、 大面积烧伤, 大手术后患者、 长期住院的老年患者。 三、多重耐药的消毒隔离措施 1.加强医务人员手卫生 严格执行《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WS/T313-2009)。医疗机构应当提供有效、便捷的手卫生设施,特别是在ICU、新生儿室、血液科病房、呼吸科病房、神经科病房、烧伤病房等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重点部门,应当配备充足的洗手设施和速干手消毒剂,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医务人员在直接接触患者前后、进行无菌技术操作和侵入性操作前,接触患者使用的物品或处理其分泌物、排泄物后,必须洗手或使用速干手消毒剂进行手消毒。在对多重耐药菌患者实施护理措施,诊疗过程中,医务人员在直接接触患者前后、进行无菌技术操作和侵入性操作前,接触患者使用的物品或处理其分泌物、排泄物后,必须洗手(手上有明显感染时)或使用速干手消毒剂(手上无明显感染时)进行手消毒。 陪护人员的常常是交叉感染的传播媒介,因此洗手是阻断接触传播,防医院感染的有效方法。 手易被细菌污染 某位护士的手印 培养24小时后 三、多重耐药的消毒隔离措施 2.严格实施隔离措施 (一)医疗机构应当对所有患者实施标准预防措施,对确定或高度疑似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定植患者,应当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实施接触隔离措施,预防多重耐药菌传播。 当确诊病人为多重耐药菌感染时,及时落实好隔离措施,并做好隔离标识,同时医生开出医嘱通知护士后,护士应在 黑板,床头,病历上面注明,并对患者家属做好宣教工作。 ①尽量选择单间隔离,也可以将同类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定植患者安置在同一房间。隔离房间应当有隔离标识。不宜将多重耐药菌感染或者定植患者与留置各种管道、有开放伤口或者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安置在同一房间。多重耐药菌感染或者定植患者转诊之前应当通知接诊的科室,采取相应隔离措施。没有条件实施单间隔离时,应当进行床旁隔离。 三、多重耐药的消毒隔离措施 ②与患者直接接触的相关医疗器械、器具及物品如听诊器、血压计、体温表、输液架等要专人专用,并及时消毒处理。轮椅、担架、床旁心电图机等不能专人专用的医疗器械、器具及物品要在每次使用后擦拭消毒。 ③医务人员对患者实施诊疗护理操作时,应当将高度疑似或确诊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定植患者安排在最后进行。接触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定植患者的伤口、溃烂面、粘膜、血液、体液、引流液、分泌物、排泄物时,应当戴手套,必要时穿隔离衣,完成诊疗护理操作后,要及时脱去手套和隔离衣。 三、多重耐药的消毒隔离措施 3.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 医务人员应当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