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BR技术发展及应用.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 * SBR技术发展及应用 提 纲 1、 概述 2、 SBR技术分类 3、 SBR技术的原理 4、 SBR技术主要的性能特点 5、 SBR处理系统的设计要点 6、 ICEAS、CASS技术的原理 7、SBR及相关技术的比较 8、 SBR技术的应用实例 1、 概述 SBR: (Sequencing Batch Reactor) 序批式间歇活性污泥法,近年来该技术在国内外受到广泛的重视和研究。 20实际世纪20年代采用充排式(Fill and Draw),需要多个反应池交替进行。进水、曝气、沉淀、排水等操作都依靠人工完成。 1979年,美国Natre Dame大学Robert Irvine教授发表了第一篇关于SBR工艺处理污水的论著。其后日本、澳大利亚等国进行应用性研究。 1、 概述 1980年美国EPA资助下,在印第安纳州Culver建设了第一座SBR工艺的污水处理厂,1984年通过美国EPA技术评估。已成为美国中小型污水处理厂的首选工艺。 1985年日本下水道理事会公布了对SBR工艺的技术评估书,充分肯定了该工艺的优点,日本小型SBR处理厂数量在世界第一。 澳大利亚引入SBR工艺用于城市污水处理厂,现已成为主导工艺。 我国1985年上海建成第一座肉类加工污水处理,现已在城市污水和其它污水处理中得到应用。 2、 SBR技术分类 2.1 SBR (Sequencing Batch Reactor) 序批式间歇活性污泥法 2.2 ICEAS (Intermittent Cyclic Extended Activated Sludge) 间歇式循环延时曝气活性污泥法 2.3 CAST (Cyclic Activated Sludge Technology) 间歇式进水周期循环式活性污泥法 2.4 CASS (Cyclic Activated Sludge System) 连续进水周期循环曝气活性污泥法 2.5 IDEA (Intermittently Decanted Extended Aeration) 连续进水分离式周期循环延时曝气工艺 2、 SBR技术分类 2.1 SBR (Sequencing Batch Reactor) 序批式间歇活性污泥法 ■ 集水质均化、初次沉淀、生物降解、二次沉淀等功能于 一 体。 ■ 序批的含义: 运行操作在空间上按序列、间歇的方式运行,处理系统需要2个以上反应器交替运行; 每个反应器的运行操作按分阶段、时间循序进行,典型的SBR工艺的一个完整的运行周期由五个阶段组成,即进水、反应、沉淀、排水和闲置,从第一次进水开始到第二次进水开始称为一个工作周期。 2、 SBR技术分类 2.2 ICEAS (Intermittent Cyclic Extended Activated Sludge) 间歇式循环延时曝气活性污泥法 ICEAS工艺集反应、沉淀、排水于一体,其最大特点是在SBR反应器前部增加了一个生物选择器,因而具有SBR的优点,实现了连续进水(沉淀期、排水期仍保持进水),间歇排水。可在大中型污水厂中应用。 2、 SBR技术分类 2.3 CAST (Cyclic Activated Sludge Technology) 间歇式进水周期循环式活性污泥法 该工艺按曝气和不曝气交替运行,将生物反应过程和泥水分离过程在一个池子内完成。CAST不同于SBR和ICEAS,在沉淀阶段不进水,并增加了污泥回流,因此,系统较为复杂,但其脱氮除磷效果较好。 2、 SBR技术分类 2.4 CASS (Cyclic Activated S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