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等职业学校增设体育舞蹈课的思考.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关于中等职业学校增设体育舞蹈课的思考
体育舞蹈具有交际艺术价值与运动功能,对舞者力量、速度、耐力、柔韧、技巧等身体素质要求较高,在达到强身与竞技效果的同时也是人们建立友谊、陶冶情操、锻炼身体的最佳形式。笔者分析中等职业学校开设体育舞蹈的意义,提出中等职业学校开设体育舞蹈课的建议,为中等职业学校开设体育舞蹈课提供一定的参考。
一、中等职业学校开设体育舞蹈课的意义
1.体育舞蹈能提高中职学生的审美素质
体育舞蹈是一种优美的人体动作艺术,有很强的审美教育意义,其最大的特点是“寓教于乐”。美育是通过对美的感受、认识理解,从中感到愉悦,从愉悦中受到教育。体育舞蹈的审美教育意义的另一方面体现在音乐中,音乐是一种特殊的艺术形式,它的节奏感、韵律感和美感,能激发人的内在情感和表现力,在理解音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后,才能使动作充分体现出音乐的内涵,达到听觉、视觉和谐统一的艺术效果,优美的音乐使人的心情和意境受到音乐旋律的启迪,更能激发人产生艺术创造激情,随着音乐的旋律,尽情地表现动作,使音乐和动作进一步达到完美的统一,丰富人的想象力和表现力。
2.体育舞蹈能有效地提高中职学生的身体素质
体育舞蹈共l0个舞种,既有身体运动幅度大的跳步、跨步,也有幅度较少的小跳、垫步、碎步,还有蹲、立、走、跑、转的变化和髋、四肢的前、后、左、右、上、下方向交替和转换。只有身体各部位的肌肉紧张、松弛、交替、依次或同时的恰到好处的协调用力,才能把每个动作以至全套动作完美地表现出来。这些变化与表现,对人体肌肉的协调性、柔韧性和关节的灵活性、动作的节奏感有着积极的作用。体育舞蹈每一个动作,其发力的根源、步幅的大小、进退的变换、重心的升降、稳定与平衡主要在于腿部,尤以踝、膝关节作用至关重要。而踝、膝关节的作用力又受约于其身体素质。通过练习体育舞蹈能有效地提高身体素质,使舞步宽阔、富有弹性、前后移动自如和方向转换灵活多变。
3.体育舞蹈能促进中职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
体育舞蹈是一项全身性娱乐运动。对参加者的身心健康有好处,有明显的心理学价值。从心理学角度来讲,人的注意力受指向性刺激制约。在翩翩起舞的过程中,人的注意力须集中在优雅的舞曲和舞姿上。由于注意力的转移,使其他部分机体得到调整和充分休息。所以体育舞蹈具有消除疲劳、陶冶情操、康复机体和消除心理障碍的作用。体育舞蹈也具有增进人际交往和友谊,疏导思想情感的良好作用,满足了人们精神上的需要,因此不失为健全身心的极好手段。通过体育舞蹈活动,可消除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中的紧张情绪,振奋精神,起到积极性休息的作用。在良好的心理状态下,学习记忆力增强,理解能力好,学习和工作时思路开阔,思维敏捷,效率自然得到提高。
4.体育舞蹈能促进校园文化的建设
体育舞蹈的运动性、艺术性、娱乐性等功能,不仅能使学生达到强身健体、自娱自乐、陶冶情操、消除疲劳等目的,而且还能有力地推进校园文化建设形成良好的素质教育环境,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培养和提高。学生通过参加体育舞蹈比赛或者相关活动,不仅得到了全面发展还可以推动校园文化的建设,丰富学生课余生活。体育舞蹈运动融人到大课间活动发挥其独特的魅力,也是校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它有着其他体育项目不可替代的独特而多重的教育功能,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中等职业学校开展体育舞蹈教学的对策
1.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首先,对体育教师进行思想教育,使体育教师打破传统观念的束缚,转变教学观念,正确认识体育舞蹈的意义,在体育教学中积极开展体育舞蹈。其次,加强对体育舞蹈教师的培训与进修,以提高体育舞蹈教师的理论与技术水平;让体育舞蹈教师积极参加体育舞蹈比赛,以提高技术水平与表演经验,强化业务水平。
2.编写适合中等职业学校体育舞蹈的教材
中职学生基本没有体育舞蹈基础,因此,教材内容应以基础教学为主,内容全面,基础理论和动作技术应与体育舞蹈的发展同步,加强教材建设,编写适合中等职业学校体育舞蹈课程的教材。
3.培养兴趣
在体育活动中,有兴趣与无兴趣,效果是不同的。对于感兴趣的活动,可以持久和集中注意,学习时主动积极,即使碰到困难,也会努力去克服,产生愉快的情绪。因此,在体育舞蹈教学中,不能只要求学生作机械的模仿练习,更重要的是要求教师掌握学生心理活动规律,启发和培养他们的正确学习动机,学习兴趣与注意力,启发他们积极思维,才能充分发挥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从而形成自我的学习兴趣。
比如,经常更换教学音乐,多组织观摩表演等,使教学富有趣味性和启发性,以满足学生追求乐趣和展示自我才能等多方面的需要,在学校体育节、艺术节中创编团体舞进行表演和展示,进而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体育舞蹈的内部动机,提高教学效果。
4.善于运用多媒体教学方法
运用现代化的电教手段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