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2018版高考地理总复习(人教版)课下限时集训:第十五章 区域经济发展 3-15-2 Word版含答案.doc

发布:2018-06-25约4.19千字共7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3-15-2 (时间:45分钟 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下表中I为第二产业就业人员占总就业人员的比重,U为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I/U的比值越靠近0.5,工业化与城市化关系越协调。读山东省工业化与城市化关系表,回答1~2题。 年份 1978 1982 1986 1990 1994 1998 2002 2006 2010 I(%) 12 14 21 23 25 24 25 31 33 U(%) 9 10 13 19 24 26 29 35 40 I/U 1.41 1.40 1.70 1.23 1.05 0.91 0.86 0.90 0.81 1.山东省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关系是 (  ) A.城市化超前于工业化,带来了一系列城市问题 B.城市化滞后于工业化,城市化水平一直很低 C.城市化与工业化同步发展,两者相辅相成 D.城市化与工业化的偏差呈现缩小的趋势 2.资料所体现的城市化发展特点,对山东省的影响是(  ) A.加大了城市建设步伐 B.促进了新农村建设 C.加快了第一产业人口的职业转换 D.限制了城市第三产业的发展 【解析】 第1题,总体上,I/U的比值越来越靠近0.5,虽然是城市化滞后于工业化,但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关系越来越协调。第2题,城市化滞后于工业化,限制了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减缓了城乡建设步伐和农村人口的职业转换,使第三产业发展缓慢。 【答案】 1.D 2.D (2017·烟台模拟)下图是我国四个不同地区城市化的典型模式。据此完成3~4题。 3.四个地区城市化发展的共同特点是(  ) A.外来资金支持城市化     B.工业化带动城市化 C.政府投资促进城市化 D.人口迁移导致城市化 4.以上四个地区城市化过程中都会出现的问题是(  ) A.资源短缺 B.劳动力短缺 C.环境质量下降 D.农产品供应不足 【解析】 第3题,图示我国四个不同地区城市化的发展模式从上到下依次是:珠江三角洲模式、浙江温州模式、苏南模式和东北模式。这些地区城市化发展的共同特点是工业化带动城市化。第4题,工业化是城市化的主要推动力,在工业化过程中,会出现的问题是环境质量下降。 【答案】 3.B 4.C (2017·唐山模拟)下表为辽宁省与广东省不同年份城市人口比重比较表。读表回答5~6题。 5.两省城市化进程差异明显,主要原因有(  ) ①辽宁省城市化起步早、水平高主要得益于沿海沿边的区域条件 ②在1990~2000年间辽宁省城市化发展缓慢的原因之一是缺乏国家政策支持 ③广东省起步晚是由于气候条件优越、农业发达,制约了城市化的发展 ④广东省后来居上主要得益于对外开放政策、外企的迅速发展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6.两省城市化要进一步发展,面临的共同问题是(  ) A.农村剩余劳动力不足 B.基础设施落后 C.严格的户籍制度 D.区域产业结构有待进一步调整升级 【解析】 第5题,辽宁省城市化起步早、水平高主要得益于辽中南工业基地的建设与发展;20世纪末由于缺乏国家政策的支持导致辽宁省城市化发展缓慢;改革开放前,广东省的工业基础薄弱,导致城市化起步晚,水平低;改革开放的政策使得广东省外资企业迅速发展,加快了城市化进程。第6题,辽宁省的工业结构以重工业为主,广东省的工业结构以轻工业为主,它们的产业结构都有待进一步调整。 【答案】 5.D 6.D 一个城市制造业就业密度与服务业就业密度的比值,通常用R值表示。下图示意我国某特大城市2000年和2010年R值随距市中心距离远近的分布曲线。读图完成7~8题。 7.与R值的最大值出现在近郊区关系最小的因素是(  ) A.环境 B.地租 C.交通 D.技术 8.该特大城市为进一步改善城市大气环境,可采取的措施有(  ) ①植树种草,大力发展城市绿化 ②整治城区河流,减少污水排放 ③实行垃圾分类,化废为宝,综合利用 ④使用无铅汽油,逐步淘汰燃油助动车 A.①④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解析】 第7题,R值的最大值出现在近郊区,说明在近郊区制造业布局密集,这主要是考虑到近郊区的地租较低,交通方便,对市中心环境影响小。第8题,②是为了减轻水污染;③是对固体废弃物的处理。 【答案】 7.D 8.A 9.(2017·德州模拟)下表是我国某省三个不同年份GDP总值、三大产业比重构成表。读表可知,自1990年以来,该省(  ) 年份 总产值 (亿元) 第一产业 (%) 第二产业 (%) 第三产业 (%)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