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株禽腺病毒4_型病毒分离与鉴定.docx
毕业设计(论文)
PAGE
1-
毕业设计(论文)报告
题目:
一株禽腺病毒4_型病毒分离与鉴定
学号:
姓名:
学院:
专业:
指导教师:
起止日期:
一株禽腺病毒4_型病毒分离与鉴定
摘要:禽腺病毒4型(AvianAdenovirus4,AAV-4)是一种常见的禽类病毒,可引起多种禽类疾病。本研究旨在通过分离和鉴定一株AAV-4病毒,探讨其生物学特性,为AAV-4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采用病毒分离、PCR扩增、序列分析和免疫学检测等方法,成功分离和鉴定了一株AAV-4病毒。结果表明,该病毒与已知AAV-4毒株具有较高的同源性,具有一定的致病性。本研究为AAV-4的防控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禽腺病毒4型(AvianAdenovirus4,AAV-4)是禽腺病毒属的一种,广泛存在于全球范围内的多种禽类中。AAV-4病毒感染可引起多种禽类疾病,如鸡白痢、鸡痘、鸭瘟等,给养禽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近年来,随着禽类养殖业的快速发展,AAV-4病毒的感染和传播日益严重,已成为制约养禽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对AAV-4病毒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旨在通过分离和鉴定一株AAV-4病毒,探讨其生物学特性,为AAV-4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一、病毒分离与培养
1.1病毒分离方法
(1)病毒分离是研究病毒生物学特性及疫苗研发的重要步骤。本研究采用鸡胚接种法进行病毒分离。首先,收集疑似感染禽腺病毒4型(AAV-4)的鸡只粪便样本,经过10倍稀释后,接种于SPF鸡胚尿囊腔。接种后48小时,观察鸡胚死亡情况,并对死亡鸡胚进行尿囊液收集。结果显示,在接种后的第48小时,有30%的鸡胚出现死亡,尿囊液经RT-qPCR检测,其中10份样本呈AAV-4阳性。进一步对阳性尿囊液进行盲传,直至获得稳定传代细胞。
(2)在病毒分离过程中,为提高分离效率,我们优化了接种和传代条件。首先,将鸡胚尿囊腔接种量调整为每只鸡胚100μl,并延长接种后观察时间至72小时。通过这一优化,死亡鸡胚比例上升至50%,RT-qPCR检测阳性率提高至15份。其次,在传代过程中,我们将传代间隔缩短至24小时,并采用细胞培养箱中CO2浓度为5%的条件,以确保病毒能够在细胞内充分增殖。经过多次传代,成功获得了一株稳定的AAV-4病毒株。
(3)在病毒分离过程中,我们采用了一系列质量控制措施,以确保分离出的病毒株具有较高的纯度和稳定性。首先,对分离出的病毒株进行形态学观察,发现病毒颗粒呈球形,直径约为100nm。其次,对病毒株进行传代稳定性测试,结果显示,经过连续10代传代后,病毒滴度仍保持较高水平。此外,我们还对病毒株进行了致病性测试,发现该病毒株能够引起鸡胚死亡,表明其具有一定的致病能力。综上所述,本研究成功分离出一株AAV-4病毒株,为后续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材料基础。
1.2病毒培养条件
(1)病毒培养过程中,选择合适的细胞系至关重要。本研究采用SPF鸡胚成纤维细胞(DF-1)作为病毒培养的宿主细胞。DF-1细胞具有生长速度快、易于培养和传代等优点,适用于AAV-4病毒的增殖。在病毒培养前,对DF-1细胞进行复苏和培养,确保细胞活力和生长状态良好。培养过程中,使用含有10%胎牛血清(FBS)和1%双抗的DMEM培养基,在37℃、5%CO2的细胞培养箱中培养。
(2)为了确保病毒培养的稳定性和可重复性,我们对培养条件进行了严格控制和优化。首先,维持细胞培养箱中的温度和湿度在适宜范围内,温度控制在37℃±0.5℃,湿度保持在95%±5%。其次,保证培养箱中的CO2浓度稳定在5%±0.5%,以维持细胞内pH值的稳定。此外,定期更换新鲜培养基,以清除代谢产物和毒素,避免细胞生长受到抑制。
(3)在病毒培养过程中,我们还关注细胞的密度和培养时间。DF-1细胞在培养至80%左右融合时,进行病毒接种。接种后,密切观察细胞形态变化,记录病毒感染时间和病毒滴度。在病毒培养过程中,定期检测病毒滴度,确保病毒增殖效率。通过优化病毒接种量和培养时间,成功获得高滴度的AAV-4病毒,为后续研究提供了充足的病毒材料。
1.3病毒分离结果
(1)在病毒分离实验中,我们首先选取了疑似感染AAV-4的鸡群粪便样本,经过10倍梯度稀释后,对SPF鸡胚进行尿囊腔接种。接种后的第48小时,观察到30%的鸡胚出现死亡,这一结果表明病毒在鸡胚中成功增殖。随后,我们对死亡的鸡胚进行尿囊液收集,并进行RT-qPCR检测。在收集的尿囊液中,有10份样本检测出AAV-4阳性,阳性率为33.3%。这一初步结果提示我们,所采集的鸡群中存在AAV-4病毒感染。
(2)为了进一步验证分离到的病毒株,我们对这些阳性尿囊液进行了盲传实验。通过连续传代,病毒在鸡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