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免疫调节市优秀.ppt

发布:2020-02-19约4.3千字共51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HIV侵入后HIV和T细胞浓度变化 病毒分布: 艾滋病患者和携带者的 血液、精液、乳汁、分泌物 传播途径: 血液传播,性行为传播,母婴传播 免疫系统受损可能引发癌症吗? 免疫系统除了具有防卫功能外,还有监控和清除功能,监控并清除体内已经衰老或因其它因素而被破坏的细胞,以及癌变的细胞。我们体内每天都可能产生癌细胞,免疫系统时刻监视着突变了的“自已”成分,并将它们及时清除。艾滋病病人由于免疫功能缺失,所以恶性肿瘤的发病率大大升高。 免疫系统正是通过它的防卫功能、监控和清除功能,实现它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一旦免疫系统出现障碍,机体的内环境就会受到破坏,表现为各种各样的免疫系统疾病。 1、判断 1)吞噬细胞只在非特异免疫中起作用。( ) 2)淋巴细胞只有在受到抗原刺激后,才能形成效应细胞。( ) 3)抗体是由浆细胞合成并分泌的。( ) √ × √ 4)人受到过敏原刺激后,都会发生过敏反应。( ) 5)艾滋病是目前威胁人类生命最严重的疾病。( ) × √ 【典例3】艾滋病是 HIV 感染所引起的人类免疫缺陷疾病, 有关艾滋病的叙述,正确的是( ) A.HIV 主要通过感染人体 B 淋巴细胞,从而影响体液免 疫 B.艾滋病人群患恶性肿瘤的比率与健康人相比没有差异 C.HIV 在繁殖过程中,利用其 RNA 和宿主的翻译系统合 成病毒自身的蛋白质 D.HIV 主要感染人体 B 淋巴细胞,导致机体对其他病原 微生物入侵的抵抗力下降 C 考点四、免疫系统的功能: (1)防卫功能:抗感染或防止其他抗原异物入侵 (2)清除功能:清除衰老、死亡或损伤细胞 (3)监控功能:消灭突变细胞 考点五 免疫学的应用 1.免疫预防(接种疫苗) 2.免疫治疗(输入抗体、淋巴因子等) 3.器官移植(HLA相似) 免疫学应用在三个方面: 河南文娄村的爱滋病孤儿 高三一轮复习 免疫调节 免疫调节考纲解读 考点:1.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Ⅱ) 2.艾滋病的流行与预防(Ⅰ) 难点:1.特异性免疫中两种免疫的过程及相互关系 2.免疫失调疾病及其中过敏反应的特点 3.利用免疫知识分析艾滋病患者的死因 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过敏反应和体液免疫分不清 抗原与抗体 辨析2组概念 免疫预防和免疫治疗 第4讲 免疫 调节 揭密 必 考点 澄清 3个易错点 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识别”和“特异性识别”分不清 免疫反应的两重性及分类 对HIV的增殖方式认识不清 免疫----机体的一种特殊的保护性生理功能。 “非己”来自两个方面: 1.外来的入侵者:侵入身体的各种病原体,包括:细菌、真菌、病毒、原生动物,低等生物等。 2.变坏了的”自身细胞:衰老、死亡、损伤、异常 识别“自己” 排除“非己” 以维持内环境的稳态 考点一、免疫系统的组成 免疫系统 免疫器官: 免疫细胞: 免疫活性物质: 扁桃体、淋巴结、脾、胸腺、骨髓 吞噬细胞 淋巴细胞 T细胞 B细胞 (胸腺中成熟) (骨髓中成熟) 抗体、淋巴因子、溶菌酶等 起源? 免疫细胞的起源 分裂 造血干细胞 分化 红细胞 白细胞 血小板 吞噬细胞 淋巴细胞 其他白细胞 造血干细胞 B淋巴细胞 T淋巴细胞 迁移到骨髓中成熟 在胸腺中成熟 免 疫 细胞的来源 免疫细胞的起源 下列关于免疫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效应 T 细胞可以释放淋巴因子 B.T 淋巴细胞可以产生多种抗体 C.吞噬细胞和淋巴细胞均属于免疫细胞 D.一个效应 B 淋巴细胞只能产生一种抗体 B 免疫 特异性免疫 第一道防线:皮肤,黏膜等。 第二道防线: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 (第三道防线)包括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非特异性免疫 特点:人生来就有的,对多种病原体都有 一定的防御作用。 免疫系统 (物质基础) 免疫器官:骨髓、胸腺、 淋巴结、 脾等 免疫细胞:淋巴细胞、 吞噬细胞等 免疫物质:淋巴因子、抗体等 特点:出生以后产生的,通常只对某一特定的的病原体和异物起作用。 考点二、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 唾液、胃液等各种消化液中所具有的溶菌酶、盐酸等杀菌物质属于人体的第二道防线吗? 不属于。 因为唾液、胃液等各种消化液不是体液的组成成分,而是由粘膜分泌的,属于第一道防线。 (1)抗原 病毒、病菌、花粉、异体组织细胞表面的蛋白质 ②举例: ①概念: ③抗原的性质: 1)异物性 2)大分子性 3)特异性 抗原都是外来的物质吗?试举一例 自身衰老、损伤、癌变的细胞 抗原的特异性表现在哪里? 抗原能与相应的抗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