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针灸治疗学》-坐骨神经痛.ppt

发布:2019-05-25约2.02千字共26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针灸治疗学—头面躯体病证 《针灸治疗学》新世纪教材 坐 骨 神 经 痛 坐 骨 神 经 痛 一、概述 1、定义 坐骨神经痛(sciatica)是指多种病因所致的沿坐骨神经通路(腰、臀、大腿后侧、小腿后外侧及足外侧),以放射性疼痛为主要特点的综合征。 3、分类 (1)病因分类: 原发性坐骨神经痛: 又称原发性坐骨神经炎,或坐骨神经炎。 继发性坐骨神经痛: 原因复杂。坐骨神经通路邻近组织病变影响(刺激压迫、粘连、破坏) 常见腰椎间盘突出症、脊椎肿瘤、结核;椎间关节炎、骶髂关节炎、骨盆内病变、腰骶软组织劳损等。 (2)病位: 根性坐骨神经痛: 因椎管内病变影响。如腰椎间盘突出症、增生性脊椎骨关节炎、椎管内肿瘤、骨结核、脊椎损伤等。 好发部位:L4~5、L5~S1之间 干性坐骨神经痛: 椎管外因素所致。如骶髂关节炎、髋关节炎、臀部肌肉损伤刺激神经。 4、中医范畴 痹证、腰痛伤筋 坐 骨 神 经 痛 二、病因病机 闪挫外伤 损伤筋脉 — 气血瘀滞 经脉 劳损 不通 久居湿地 不通 风寒湿痹阻 则痛 涉水冒雨 湿郁化热 — 流注足太阳、少阳经 病因病机小结 涉及经络:足太阳经和足少阳经 病因: 外----外邪(风寒湿、热)、 跌仆损伤 内----肝肾亏虚、气血不足 三、临床表现 (一)主症: ①坐骨神经通路及其分布区内疼痛、麻痹:腰、臀、大腿后侧、小腿后外侧及足外侧。 ②性质:放射性、电击样、烧灼样疼痛。持续性、阵发性加剧。弯腰、活动下肢时加重。 体征: 直腿抬高试验:阳性。 压痛:腰椎旁、股后、国窝、腓骨小头、腓肠肌、外踝 (二)分型 足太阳经型 足少阳经型 血瘀 证 寒湿证 气血不足证 三、治疗 1、基本治疗 治则: 疏经通络,行气止痛。 针灸并用,泻法。? 以足太阳、足少阳经穴为主 主穴及方义: 环跳——两经合穴,一穴通两经 阳陵泉——筋会,疏经通络止痛 加减: 足太阳经型加阿是穴、秩边、承扶、殷门、委中、承山、昆仑; 足少阳经型加阿是穴、风市、膝阳关、阳辅、悬钟、足临泣; 腰骶部疼痛者,加腰夹脊、肾俞、大肠俞、腰阳关、阿是穴; 寒湿:加命门、腰阳关 血瘀:加血海、三阴交 或腰骶部刺络放血、委中放血; 或针泻腰夹脊。 气血不足:加足三里、三阴交 肌肉萎缩:足三里、丰隆、阴陵泉、三阴交 2、其它疗法: (1)刺络拔罐: (2)电针 :密波或疏密波 (3)穴位注射 : 当归注射液或复方丹参注射液 腰夹脊、秩边、阿是穴或环跳 四、注 意 事 项 病 例 介 绍 患者张某,男,45岁,司机。有腰腿痛病史7年,半月前因拖地时诱发腰臀部疼痛,并向左大腿后侧、小腿后外侧放射,行走及站立时疼痛加剧,侧卧痛减。腰骶部MRI示:“L5、S1腰椎间盘向左后方向脱出。”查体:L5、S1椎旁压痛,左臀部、大腿后侧、腘窝有压痛点,左膝腱、跟腱反射减弱,左直腿抬高试验(+),舌暗,苔白,脉弦。 1、电针:大肠俞、环跳、委中、阿是穴等穴 2、拔 罐 疗 法 小 结 《针灸治疗学》新世纪教材 坐 骨 神 经 痛 THE END * * 2、坐 骨 神 经 分 布 图 腰痛不明显,臀部以下沿坐骨神经走行部位疼痛 自腰向一侧臀部、大腿后侧、小腿后外侧直至足背外侧放射 疼痛部位 骶髂关节炎、髋关节炎、臀部损伤、盆腔炎及肿物、梨状肌综合征等 腰椎间盘突出、腰椎管狭窄、脊柱炎、脊柱裂(结核)等 常见疾患 椎管外沿坐骨神经走行部 椎管内脊神经根处 病变部位 干性 根性 鉴别一 根性与干性坐骨神经痛的鉴别 坐骨孔上缘、坐骨结节与大转子之间、腘窝中央、腓骨小头下、外踝等有压痛 腰骶部、脊柱部有固定而明显的压痛、叩痛 压痛点 无力甚至轻度萎缩 无萎缩 肌肉 无影响 疼痛加重 腹压增加 跟腱反射减退或消失 膝腱、跟腱反射减退或消失 腱反射 小腿外侧足痛感觉减退 小腿外侧足背感觉减退 感觉障碍 干性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