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集多媒体教学课件.ppt
已学的集合符号一.知识回顾:1.交集:并集:2.性质A∪B={x|x∈A或x∈B},数轴法和Venn图(图示法).4.注意对字母要进行讨论.3.常用方法:①A∪A=;②A∪?=;③A∪B=B?.AA①A∩A=;②A∩?=;③A∩B=A?.A?A∩B={x|x∈A且x∈B};观察下列三个集合,
U={高一年级的同学}
A={高一年级参加军训的同学}B={高一年级没有参加军训的同学}说出这三个集合之间有何关系?三.新课讲授(2)集合B(A)就是集合U中除去集合A(B)之外.(1)符号语言:1.补集:(3)Venn图表示BUA--补集:(2)性质:----全集研究补集必须是在全集的条件下研究,而全集因研究问题不同而异,全集常用U来表示.注意:补集可以看成是集合的一种“运算”,三.新课讲授6.全集U={x|0x10},A={x|2x5},则CUA=___________________1.U={x|0≤X6,X∈Z},A={1,3,5},B={1,4},则CUA=_____________,CUB=_____________四.例题讲解2.设U={x|x是三角形},A={x|x是锐角三角形},B={x|x是钝角三角形},则A∩B=_____________CU(A∪B)=_____________3.U={3,6,9},A={x|x2+x+1=0},则CUA=________4.U={实数},A={有理数},则CUA=________5.A={1,3,5},CUA={2,4,6},B={4,6},则CUB=________{x|0x≤2,或5≤x10}方法:数轴法和Venn图(图示法).练习:书P19:练习AUABUABUABUABUABAUABA∩CUBB∩CUAA∩BCU(A∪B)例3、请用集合符号表示下列有色部分的集合四.例题讲解例1.设全集U={x︱x为小于20的质数},A∩(CUB)={5,11},B∩(CUA)={7,13},(CUA)∩(CUB)={17,19},求A,B.方法:Venn图法注意:求字母取值时要检验元素的互异性请用集合符号表示下列阴影部分UUUNMNPABCM二.例题讲解说明:(1)涉及不等式,常用数轴法.注意标明实心,空心(2)端点可否取”=“,常用端点代入检验例3:A={x|-2≤x≤5},B={x|m+1≤x≤2m-1},若A∪B=A,求m的取值范围.★练习:说明:1.集合的运算:补集:交集:并集:五.课堂小结第三章不等式复习一、内容组成---前后移动、左右拆分减轻负担,控制难度、螺旋上升意图:二、特点分析---体现优化、突出工具1.内容安排上的特点把简单的线性规划和不等式放在一起,将线性规划问题作为不等式来处理,突出了不等式的几何意义以及在解决优化问题中的作用,为理解不等式的本质,体现优化思想奠定了基础。2.教学要求上的特点(1)解不等式进一步削弱(2)证明不等式螺旋上升3.教学价值上的特点强调不等式的背景和实际应用。把不等式作为刻画现实世界中不等关系的数学工具,作为描述优化问题的一种数学模型,而不是从数学到数学的纯理论探究。三、教学要求---立足基础、螺旋上升1。立足基础2。螺旋上升(1)理解并掌握不等式的基本性质。(2)体会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在不等式证明中所起的作用。(3)一元二次不等式解法能应用和联系(集合)(4)能把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转化成二元线性规划问题并加以解决。五、复习建议---强化应用、多方沟通3.1不等关系与不等式(2)不等式的性质是解决不等式问题的依据(1)不等关系来源于生活实际(3)多通过实例验证性质的合理性。3.2均值不等式(1)均值不等式仅限于二元均值不等式,不必推广到三个以上的情形。更高的要求在选修4—5中的不等式选讲,教学时突出用基本不等式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和基本的应用。(2)不等式证明本章要求较低,教学时不必加深,它在后续学习的选修2-2中的推理与证明、选修4—5中的不等式选讲会得到加强。3.3一元二次不等式及其解法(1)实际情境中抽象出一元二次不等式模型的过程。(2通过二次函数零点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