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知识型员工的激励机制讨论.doc

发布:2022-05-21约8.19千字共12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知识型员工的激励机制讨论 目录 TOC \o 1-9 \h \z \u 目录 1 正文 1 文1:知识型员工的激励机制讨论 2 0 引言 2 1 知识型员工概述 2 2 企业知识型员工激励的现状分析 2 3 知识型员工激励机制的优化 5 文2:知识型员工的激励问题初探 6 一、知识型员工概述 6 1.什么是知识型员工 6 2.知识型员工的特点 7 二、知识型员工激励因素分析 7 三、知识型员工激励因素分析 8 1.强化竞争机制 8 2.激励个性化 9 3.加强对知识型员工的培训工作 9 4.加强文化激励,增强知识员工的归属感 10 参考文摘引言: 10 原创性声明(模板) 11 文章致谢(模板) 11 正文 知识型员工的激励机制讨论 文1:知识型员工的激励机制讨论 0 引言 纵观世界各国乃至各地区、各企业的发展,几乎都有个共同点,即把社会、科技和经济发展的依靠放在“人才”这个支撑点上。人才是第一资源,是科技进步和社会经济发展最重要的资源和主要推动力。如何激励企业员工,调动每个成员的积极性是企业管理的首要问题。 1 知识型员工概述 知识型员工概念的提出,是英国管理学家泰勒科学管理理论之后管理理论发展的一个重要内容。哈耶克在《知识在社会中的应用》一文中把知识作为一种资源理论引入经济和管理理论,随后德鲁克(Peter. Rucker)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了知识工作者(knowledge worke)的概念。 德鲁克认为,知识型员工是“那些掌握和运用符号和概念,利用知识或信息工作的人”。这是个比较抽象的概念,德鲁克当时指的是经理或执行经理人员。然而,随着时代发展,知识型员工的外延己经扩大到大多数白领,他们是掌握先进技术的生产者、信息系统设计人员、经营人员、教授、教育工作者等。他们一方面能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技术知识提高工作的效率,另一方面本身具有较强的学习知识和创新知识的能力,所以从事的是以知识和技术的应用与创新为主要特色的生产经营管理活动。也就是说,知识型员工是指一个组织之中用智慧所创造的价值高于其动手所创造的价值的员工。 2 企业知识型员工激励的现状分析 知识型员工激励的现状 许多有先见的企业己经认识到未来社会是知识主宰的社会。知识型员工将是企业的最重要资源,他们己经积极着手或正在采取各种措施激励知识型员工,促使员工发挥出自己的潜力,为企业创造丰富的价值。 当然,目前企业对知识型员工的激励措施还不尽完善,其现行主要激励措施如下: 较多的现金计划报酬 随着知识经济步伐的加快,中国的一些企业己经开始认识到人力资源尤其是其中的知识型员工的重要性,并己将这种认识转化为行动,积极引进高素质的员工,希望他们能够为企业创造较高的价值。 然而,在吸引人才的具体措施上,都是采用高额现金收入的办法,造成一种攀比心理,如果这些员工是因为高额现金报酬而为企业服务,那么一旦有其他企业给出更高的现金报酬,他们必将离去。再有,员工现金收入越高,现金报酬对他的边际效用就越小,对他的激励效应就越弱。 “官本位”攀升通道 职业通道亦即职业成长之路,是指一个新员工在一个公司组织中职业晋升的路线。典型的事例就是,一个没有经验的新员工被分配去从事一项“初始工作”,从事此项工作一段时间之后,这个员工可以提升到一个需要更多知识或更多技能的岗位上来。然而,在目前大多数企业中向上调动就意味着一个员工最终将变成一个管理者,而不论他原来所从事的是技术、管理还是营销岗位的工作,并将执行那些管理岗位上典型的职责,即“金字塔”形的发展通道。这被认为是一条员工得到组织认可的唯一途径,同时也是唯一一条补偿科学家、技术专家或职业人员的途径。 较少的决策知情权 一小部分中国企业己经开始让员工参与管理,对工作流程等问题进行决策。参与管理,实际上就是给予员工一定的工作自主权,使企业和员工之间实现从“契约关系”到“盟约关系”的转变,把“老板的命令”变成“员工的共同决定”,把“组织;目标”变成每个组织成员“自己的目标”,把“角色的要求”内化为“个人的自觉需求”,而激励的目的和领导的任务正在于此。 根据日本公司和美国公司的统计,实现参与管理可以大大提高经济效益,一般都可以提高50%以上。有的可以提高一倍至几倍。 一定的持股计划薪酬 员工持股制虽然在20世纪70年代开始流行,但早在1903年,美国宝洁就同意职工用利润分享的收入购买公司股票。持股职工既是企业所有者,又是企业职工,持股职工享有法定的股东权益和职工权益。 比如,鄂尔多斯实行了“工者有其股”制度,但为了留住人才,同时公司又规定股份在企业内部不允许买卖,不可以转让,也不能继承(员工退休后可以拿;到基本分红,但该员工去世后,公司即收回其股份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