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浅析中国歌剧的现状与发展前景.doc

发布:2017-11-03约9.1千字共11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浅谈中国歌剧的现状与发展前景 ****学院 ****专业 学生姓名(学号) 指导老师: 姓名(职称) 摘要:本文通过对中国歌剧艺术的现状及发展前景分析与研究,指出了束缚中国歌剧发展的原因,对民族歌剧发展方向的定位和趋势提出自己的观点与思考。在当代改革开放的新时期,中国歌剧的发展,应当吸收中华民族传统音乐中的养分,融合西方歌剧中的优点与经验,以服务广大人民群众为前提,创作出有中国特色的民族歌剧。 关键字:中国歌剧 困境 现状 多元化 On the situation and development prospects of the Chinese opera ******** Director:********* Abstract: this paper, researching the status quo and development prospect of Chinese opera, pointed out that the reasons for the shackles of Chinese opera development, positioning and trends in the development direction of the National Opera ,put forward their views and thinking. In the new period of Contemporary reform and opening up ,Chinese opera,should absorb the nutrients from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music, blending the strengths and experience from Western opera, and to serve the people as a precondition to create a national opera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Key words: Chinese opera the status quo dilemma diversification 引言 歌剧起源于16世纪的意大利。它融合了音乐、戏剧、诗歌、舞蹈、美术,具有较强的艺术综合性。歌剧淋漓尽致的运用丰富多彩的表现手段,实现舞台艺术与生活的完美统一。“五四”后歌剧传入中国,到今天,它在这片大陆上生根发芽不过百年,但中国的音乐家们以民间传统戏曲为基础,在借鉴西方歌剧经验的基础上,创作出本土化的且易被国人接受的歌剧,形成了中国现代歌剧。中国歌剧也曾有过一个繁荣的时期。歌剧《白毛女》的问世,“民族新歌剧”如雨后春笋,接连涌现大量新剧目,但改革开放后,我国歌剧发展陷入了困境。 1 研究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或走访)调查法、访谈法和逻辑分析法对本论文进行研究。 1.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互联网的搜索和相关知识的不断查询,查阅大量的有关舞台实践和舞蹈教学方面专业书籍,获得了理论方面的支持,从理论上对本论题进行可行性论述,为本论题的设计、调查提供了理论依据,通过对理论性资料的归纳整理,形成自己的思路。 1.2.2 问卷(或走访)调查法: 设计调查问卷,一是教师问卷,针对学生在校期间的比赛,演出,实习的必要性和实际意义展开提问。二是学生问卷,针对学生在校期间参加的演出,实习对自己专业的有何帮助展开提问。发放调查问卷。通过对在校学生歌剧实践的观察,总结相应研究依据。 1.2.3 逻辑分析法: 运用对比、归纳、推理等逻辑学方法对问卷数据出现的与舞台实践在教学中的作用相关的问题进行分析。 2 中国歌剧产生的独特历史背景 2.1 中国歌剧产生的历史背景独特具有特定性 欧洲大歌剧形成于16世纪的于意大利,当时的中国正处于明清交界期,国家形势动荡混乱,文化方面,京剧尚未形成,“四大徽班”还没有进京,小说正值顶峰。从18世纪到19世纪,歌剧在欧洲许多国家,特别是在意大利、法国、德国、俄罗斯等国已经有了较高的水准。中国的歌剧,却是到20世纪20年代才处于萌芽状态,始发于一种儿童歌舞剧的模式,拓荒者黎锦晖,创作了儿童歌舞剧《麻雀与小孩》《小小画家》等共12部,在当时的中国曾产生了巨大影响,开创了中国歌剧的先河。20世纪的初期,欧洲大歌剧在中国也曾出现过,后来中国的艺术家也尝试着创作过欧洲模式的歌剧。经济和文化发展不够充分的中国,不具备发展欧洲大歌剧的土壤,也缺乏观众基础。所以初期的欧洲模式的大歌剧,在中国只是昙花一现。三四十年代,为了宣传抗战,中国的音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