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项目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对策.docx
PAGE
1-
工程项目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对策
一、工程项目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
(1)工程项目成本管理中,预算超支现象较为普遍。据统计,我国建筑行业中有超过60%的项目存在预算超支的情况,平均超支幅度达到15%至30%。例如,某大型住宅项目在施工过程中,由于材料价格上涨、设计变更等因素,最终成本超出了原预算的25%,导致项目延期交付,增加了企业的财务负担。
(2)成本控制手段单一,缺乏有效的成本管理工具。许多工程项目在成本管理上主要依靠人工经验,缺乏科学的成本预测和动态监控。这种管理方式往往导致成本控制的滞后性,无法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以某水利工程为例,由于缺乏有效的成本管理工具,项目在施工过程中出现了多次变更,导致成本大幅增加,最终成本超支比例达到40%。
(3)成本管理过程中信息不对称,沟通不畅。在工程项目中,各部门之间、上下级之间往往存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导致成本管理决策缺乏全面性和准确性。例如,某道路建设项目中,由于设计、施工、监理等部门之间沟通不畅,导致设计变更频繁,不仅增加了成本,还影响了工程进度。据调查,由于信息不对称,此类项目成本增加幅度通常超过原预算的10%。
二、工程项目成本管理存在问题的原因
(1)设计变更频繁是导致工程项目成本管理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设计阶段的不确定性和客户需求的变化,常常导致设计变更,而每次变更都可能引起材料、人工和设备的额外成本。例如,某商业综合体项目在施工过程中,由于客户对室内装修风格的多次调整,设计变更多达20次,直接导致成本增加了近30%。
(2)材料价格波动和供应链管理不善也是成本管理问题的重要原因。原材料价格的波动,尤其是钢铁、水泥等大宗商品的价格波动,对工程项目成本影响巨大。同时,供应链管理不善,如采购环节的腐败、物流延误等,也会增加项目成本。据调查,材料价格波动和供应链问题导致的项目成本增加,平均每年可达工程总成本的10%以上。
(3)人力资源管理和激励机制不足,影响了成本控制的效果。工程项目中,人力资源的管理和激励机制的缺失,导致员工工作效率低下,成本意识不强。例如,某市政工程项目由于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施工人员工作积极性不高,导致工程进度延误,间接增加了成本。数据显示,人力资源管理和激励机制不足可能导致项目成本增加5%至10%。
三、工程项目成本管理的对策
(1)实施精细化成本管理,加强设计阶段成本控制。工程项目在初期设计阶段就应进行成本估算和预算编制,通过采用BIM(建筑信息模型)技术等先进手段,对设计进行优化,减少设计变更的可能性。同时,建立设计变更审批流程,严格控制设计变更,确保设计变更的合理性和必要性。例如,某大型公共设施项目通过精细化设计管理,设计变更次数减少70%,有效控制了成本。
(2)建立健全供应链管理体系,优化采购流程。工程项目应与供应商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通过集中采购、招标采购等方式降低采购成本。同时,加强对供应链的监控,确保材料质量和供应及时性。引入供应链管理软件,实现采购流程的透明化和自动化,减少人为干预,降低采购成本。以某高速公路项目为例,通过优化供应链管理,材料成本降低了15%,施工效率提升了20%。
(3)完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强化成本控制意识。工程项目应建立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包括岗位责任制、绩效考核和激励机制。通过培训和教育,提高员工对成本控制的认识和意识,培养成本控制的专业人才。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加强对员工的成本控制培训,使其在施工过程中能够主动采取措施降低成本。例如,某住宅项目通过强化成本控制意识,员工在施工过程中提出降低成本的建议,使项目成本降低了8%。此外,建立健全成本控制考核机制,将成本控制效果与员工绩效挂钩,激发员工在成本控制方面的积极性。